农特产品搭乘电商快车 实现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对接

南充日报 2020-07-23 03:20 大字

●赵荣

盛夏的西充,晨曦铺满山谷,走进多扶镇桂花村,蜿蜒的柏油路如同黑色绸缎穿村而过,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成型的地块星罗棋布,柑橘脱贫奔康产业园内硕果累累;翻盖一新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如同栋栋“别墅”错落有致……昔日满山“红石膏”的偏远穷山沟,如今搭乘电商快车,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蝶变为民富、村美的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A 基础设施完善 “红石膏”变成“聚宝盆”

桂花村距多扶镇约9公里,地处偏远,土壤贫瘠,到处都是荒芜无收的“红石膏”。

“我刚来的时候,看到如此贫穷的山村,倍感责任重大。”西充县老干局派驻桂花村的“第一书记”范毅锋站在村口,指着半山腰及以下连片打造的柑橘和红苕脱贫奔康产业园说,以前这里全是野草、杂树。

“这里的村民勤劳、淳朴,但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让他们劳而无获,完善基础设施是当务之急。”西充县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冯春雷说,通过召开“村民坝坝会”商量脱贫致富办法、跑部门协调项目、对外招引业主发展产业,如今的桂花村调型整治土地5000亩;铺设村组硬化路14.5公里、产业路25公里;修缮升钟灌渠1400米、疏通沟渠6.4公里;改(扩)建山平塘6口、修建高位蓄水池8处。构建起渠系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地成块、护坡完善;产业路直达脱贫奔康产业园。该村还进行了7.6千米的农网改造;实施“安饮工程”集中供水8处,解决全村畜饮水;图书室、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小广场一应俱全……

如今桂花村不仅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土地上栽植了柑橘和红苕,昔日的“红石膏”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该村还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民幸福感倍增。实施风貌整治405户、危旧房改造213户、新(改)建卫生厕所80户、新建垃圾回收点8处;实施“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30余盏。

桂花村还聘请保洁员,发放垃圾桶、修建垃圾池,采取“门前三包”、村组路保洁的措施,实行“户集、村收、乡镇转运”的方式,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该村还持续开展了“致富能手”“孝亲敬老标兵”“五好文明户”“脱贫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依托节假日等特殊节日举办聚会活动,凝聚人心,增加了群众幸福感。

B “长短结合”发展产业 脱贫致富一个都不能少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这是范毅锋深知的道理。但在桂花村的“红石膏”地里能种植什么呢?这让范毅锋犯愁了。他白天请教农业专家,夜里上网查找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乡村干部的配合下,通过测土配方找出了答案:栽植果树和红苕。

“红石膏”地属于砂性土壤,种植的水果甜度高、色泽好。同样适合耐旱的红苕种植,土壤透气好、松软,种植的红苕表皮光滑、个头匀称、口感甜糯。西充古有“苕国”雅称,村民也有种植红苕的习惯。

“李总,你到我村上来搞红苕产业,这个是西充的特色产业。”范毅锋偶遇商人李志强时,便“软磨硬泡”拖着李志强一次次来到桂花村实地考察。李志强没有扛过范毅锋的“死缠烂打”,将南充舜之本农业有限公司入驻桂花村,开启了产业发展之路,也为村民打开了脱贫致富之门。

“乡村干部周到的服务、村民的热情淳朴,让我坚定了带领桂花村村民致富奔康的决心。”李志强在大城市从商10多年,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原本的热爱。“看到这里的村民生活贫困,基础条件不优,就想帮他们一把,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在他看来,桂花村有种植红苕和柑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基础。

李志强在与桂花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后,第二天,几十台挖掘机、铲车等工程机械在该村土地调型、起垄开沟……一幅脱贫奔康的画卷徐徐展开。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红苕、柑橘脱贫奔康产业园相继建成。杂草丛生的荒坡地被孕育希望的柑橘幼苗和红苕苗填得密密实实。

脱贫奔康产业园建成后,该村贫困户户户入园,形成了村有特色支柱产业、户有增收门路。村民变“股民”、农民变“工人”。大家入股合作社,入园务工,既有入股分红又有工资和土地租金收入。

“短期有产出,长期有效益,才能保证村民一年四季均可在园区务工。”李志强认为,干农业需要“长短结合”,红苕就是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在桂花村每年可以收获两季。柑橘种植需要4年以上才有产出。他说,现在不仅在柑橘地里套中了半夏,还套种了冬瓜等地表作物,提高地块的利用率和增加土地的产值。为了确保产业发展优势,李志强还修建了红苕繁育基地和万头生猪饲养基地以及电商基地。

C 搭乘电商快车 “苕坨坨”变成“金疙瘩”

“再好的产品卖不出去那就无法变成商品,只有换成了真金白银才算见到了效益。”李志强道破了农业发展的痛点。他说,很多人不愿意发展农业是因为农产品没有转换成相应的价值。作为“新农人”的他要让农特产品搭乘“互联网+”快车,通过电商平台,让桂花村、西充县的农特产品对接全国人民的餐桌,实现农特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转变。他找准发展路径,借道电商,将过去的“红苕坨坨”变成了现在的“金疙瘩”。“桂花村的红苕皮薄光滑、软糯可口、个头匀称,友友们,地里的红苕还可以生吃的……”桂花村的红苕地里,30多位村民正在采挖红苕,网红主播正在进行网络现场直播带货,效果十分明显。人工采挖,地道的西充本地农民割苕藤、挖苕、捡苕、清理、挑拣、分装……新鲜出土的红苕令人垂涎欲滴,网络砸单,最多时一天超20000单、16万余斤,就连采挖红苕的群众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顺着李志强手指的方向看去,他说,这片红苕地通过了有机认证,定价在6元一斤,普通的红苕价位在每斤2元左右,看到网上订单纷至沓来,他心里乐滋滋的。“去年卖了500多万元,今年预计产值超过2000万元。”

致富不忘乡邻,在“电子商务+物流”一体化发展理念下,李志强已构建起集鲜苕种植、采挖、包装、加工、物流为一体的全生态产业链。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再种植2000亩,让群众增收致富,每年给付当地群众100余万元的工资收入 。

“李老板好呀,在他的帮助下我脱贫了。”桂花村村民60多岁的赵文清说起李志强,心里满是感激。他因听力残疾被列为贫困户,被李志强聘为“固定工”,每月收入2500元,老伴是“临时工”。据赵文清介绍,像他一样在园区务工的“固定工”还有袁本国、程子英等20余人,在红苕栽植、采挖,柑橘施肥、除草、蔬果等需要密集用工的时候,最多一天用工量达300人。

业主的入驻、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群众脱贫奔康、持续增收创造了条件,还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桂花村在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流转土地租金累计达250多万元,村民务工工资、分红累计超过5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

新闻推荐

书画交流 翰墨飘香

(衡欢)“此时此景此地实乃创作之绝佳。”近日,中国民间书画研究会理事罗凤书在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村乡篱书院赞道。随即,架设...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