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隐于山野的百年古戏楼

成都日报 2017-09-24 01:32 大字

蒲氏家祠 黄文志 摄蒲氏家祠戏楼建筑构件

车停在双江镇米丹村村委会门前,往前走十来米,远远地就看见青翠秀丽的米丹山下一栋古色古香的祠堂,青瓦屋面,重檐翘角门楼,赭红色的木结构主体,古朴庄重,与周边农家楼房形成鲜明对比。若没有周边新建的楼房,恍若你就在玩穿越,走进了百年前的古朴乡村。84岁的老人蒲体杰为我们打开了祠堂大门,高兴地说:欢迎参观,欢迎参观!

蒲氏家祠是中规中矩的四合院落,占地面积约720平方米。大门进去后是过厅式戏楼,穿过戏楼就是石板铺砌的天井。四水归堂的正面是祖堂,两侧底层为厢房,厢房上面是观戏的楼厢。因地势升高,祖堂踞七级高阶之上,具有让人仰止的高度。蒲氏家祠最初建在现址的后面,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都比较小。清咸丰年间,蒲氏家族出了个武举人,享正五品武德将军官职,让族人自豪。所以族人决定集资迁建家祠,扩大规模。

祖堂正对着戏楼,也是看戏的堂厢,通常辈份高的一代坐在堂厢看戏,以示尊重。两侧是看戏的楼厢,是晚辈们的坐席。祖堂两边有木梯可上,楼厢呈长方形。从二层楼厢尽头可以走到戏台。戏台两侧有艺人休息室、化妆室和锣鼓班子占用的空间,在戏台设计时考虑得非常周到。戏楼两侧飞檐撑拱上雕有戏剧人物,色泽鲜明,人物栩栩如生。站在戏台中央,抬头往上看,屋顶横梁上有“大清光绪十九”“蒲氏家族建修乐楼一座,堪舆衡德才、杨芝芃;木师黄开寿、黄开美;石师何玉贵、任仕仲各祈艺术精通”的题刻。根据题款年代推算,距今正好130年。

修建祠堂,蒲家请来了有名的建筑木师黄开寿、黄开美在建筑用材上把关,梁、柱选用上等木料建祠,这些木料都要从外地采购,雇工运送到米丹村,木师再进行加工,制作出不同的型材、板材。在气候比较阴湿的四川盆地,木结构建筑极易腐朽,许多建筑过不了百年。

房梁、房柱、楼板等结构件用料考究,木材烘干、防腐处理得好,就能保证建筑百年不朽。

蒲氏家祠历经130年风雨,经我们现场细致观察,祠堂建筑结构整体是非常完好的,楼厢、戏楼板材非常厚实,就是人在上面蹦跳,也没有闪动的感觉。除了部分人为损坏外,建筑木构件、戏剧艺术木雕、大梁、支柱都没有腐烂、虫蚀的现象,装饰部件的彩绘新鲜如昨,体现了蒲氏家祠所具有的历史建筑价值。像这样保存如此完好的全木结构建筑,在四川也不多见。修建这座祠堂,工期长、耗资大。据蒲体杰老人讲,当年修建这座祠堂,光是吃掉的粮食就可以堆满整个祠堂。

站在祠堂庭院中间,蒲体杰老人还津津有味地回忆当年在祠堂里看戏的情景。那时有戏班子来演戏,就相当于“打牙祭”一样快乐无比和难以忘怀。看川戏是乡间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过年蒲氏家祠要请戏班子来唱几台大戏,一年内就很难再看得上戏。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充县川剧团还在祠堂戏楼上演过《四进士》,这是他看的最后一场戏。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听见铿锵的川剧锣鼓声,戏台就一直寂寞到现在。不过,他的愿望没多久就实现了。2014年7月4日,蒲氏族人在米丹村隆重集会,举行“蒲氏家祠乡友联谊会暨米丹山蒲氏家祠挂匾仪式”。这天,乡友聚会,热闹非凡。戏台上演出了川剧吐火、变脸,让老人兴奋了好几天。

新闻推荐

家人寄语 敲响廉政警钟

本报讯(曾明辉郎小禹)9月13日,西充县纪委、县妇联联合开展了“争当廉内助·涵养好家风”家庭助廉活动,该县科级干部配偶,女干部代表,市、县“最美家庭”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中,与会人员观看...

西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