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一生来守护健康———记南充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博士冯俊

南充日报 2017-08-01 03:20 大字

◆人物档案

冯俊, 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头颈肿瘤防治的研究工作, 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熟悉国内外耳鼻咽喉科发展动态,在鼻科学、耳科学、咽科学、喉科学等方面均有造诣。被选为四川省第十一批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担任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青年委员、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咽喉头颈组委员、四川省变态反应学会委员、《西部医学》第五届编委会编委等。

因亲人患病深受触动,奋发图强成为一名医生……现年41岁的南充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博士冯俊始终坚持理论与操作相结合,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坚实的行医之路。

深受触动 从小立志治病救人

“成为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从小的志向。”日前,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此时,本应休假的冯俊已早早来到办公室查看病历。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充人。1976年,我出生在顺庆区一个乡镇上。”冯俊回忆,他从小跟着爷爷长大,与爷爷的感情十分深厚。上小学时,爷爷患上了肺气肿,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爷爷的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一到冬天最为严重,连呼吸都十分困难。亲人深受病魔困扰,自己却无能为力,这对冯俊的触动很大。当时,10来岁的冯俊便默默立志,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做一名“健康卫士”。

这个信念一直扎根在冯俊心底,并以此激励自己奋力前行。1996年,冯俊顺利考入川北医学院,学习眼耳鼻喉专业,从此踏入了医学领域。

勤学苦练 扎实掌握医学本领

“进入大学犹如进入了另一个崭新的世界,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十分新鲜。兴奋、喜悦过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人生道路。”冯俊说,医学是一门枯燥、复杂的学科,但却肩负着治病救人的责任,既然选择了,就要将其当成一生的事业干下去。

“在大学期间,我就打定主意要读研甚至读博,但2001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我还是选择了留校,并从事最繁重的一线工作。”冯俊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学医讲求理论与实操并重,他希望在一线工作中,把大学5年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升华,这将对今后继续读书深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一线工作了6年后,我于2007年考入四川大学,开始了硕博连读。”冯俊告诉记者,为了将知识学扎实,攻读博士期间,他每天都要在实验室“泡”上15个小时以上,只能利用间隙吃饭,有时候为了等待实验结果,他甚至还要在实验室里睡觉。2012年,冯俊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拿到了博士学位。

医者仁心 始终扮演一名关怀者

在冯俊硕博连读毕业后,市中心医院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竭力将其留了下来。在医院工作期间,冯俊总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放过一丝治愈病人的希望。

2016年,西充县一位患者受到经常性头痛困扰30年。冯俊得知后,主动提出为患者检查。在问诊病人头痛症状时,他发现病人每次头痛时都伴随有一些鼻部症状,而且病人中鼻甲比普通人要大。由此,他怀疑病人可能是泡状中鼻甲引起的鼻源性头痛,通过CT检查最终证实了他的判断。他一边解释,一边耐心说服患者进行手术。在成功实施了中鼻甲的部分切除及成型手术后,困扰了患者30年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对待病人,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让冯俊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在市中心医院工作的5年多时间里,他月均问诊病人600余人次,年均手术400余台,虽然工作繁重,但他一直坚持细致入微问诊病情、无微不至照顾病人,始终扮演着一名关怀者。冯俊表示,他将用一生的时间化解患者的伤痛。 (李然)

新闻推荐

八旬老人坚持看报60余年 9本剪报集讲述南充故事

●本报记者李然实习生童铃曦今年83岁的李朝江老大爷,是南充市行政单位一名退休人员。李大爷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制作剪报。60余年里,他共制作了70余本剪报集,其中9本剪报集最为特别,记录的全...

西充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西充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