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旬老人坚持看报60余年 9本剪报集讲述南充故事

南充日报 2017-07-29 03:20 大字

●本报记者 李然 实习生 童铃曦

今年83岁的李朝江老大爷,是南充市行政单位一名退休人员。李大爷 有 一 个 特 殊 的 爱好———制作剪 报 。60余年里,他共制作了70余本剪报集,其中9本剪报集最为特别,记录的全是与南充相关的新闻,讲述的全是“南充故事”。

A 辍学当学徒 组织成立“读报小组”

“你看,一柜子的剪报,是我花了数十年制作出来的,好多内容可能你都没见过,这些都是我的宝贝……”27日上午,记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李朝江老大爷的家中,李大爷正在小心翼翼整理书柜里的剪报。见到记者,他热情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看报、剪报的故事。

“我出生在西充农村,从小父母就希望我能多读书。1947年,父母为了让我接受良好的教育,举家搬迁到南充。”李朝江告诉记者,但是好景不长,1949年,家道中落,本来已经考上南充县中学的他,却因为家里拿不出学费,不得不辍学。

为了维持生计,辍学后,他便跟着父亲在一家照相馆当学徒。那个时候,他白天在照相馆学摄影,晚上就跑到夜校学习中学课程。由于相馆里的工友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为了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他还组织成立了“读报小组”,每天早上,他负责给工友们读报。那时书报十分稀少,每一份报纸他都小心翼翼收藏好,当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听他读报成了工友们最开心的事,大家常常主动把以前的报纸拿出来“温习”。从那时开始,他养成了看报、收集报纸的习惯。

B 坚持60余年 制作70余本剪报集

记者一边聆听李朝江老人的故事,一边翻看剪报集。封面上,李大爷按照剪报的内容,用毛笔工整地写上了《奇闻趣事》《摄影作品》《健康保健》等集名。记者注意到,在李朝江老人家中的阳台上,靠墙摆放着一个两米来高的铁皮柜,柜子分为18个小格,每个小格里都装着数本剪报集。为了方便查找,他还在小格上贴上了标签,注明了剪报集的名称。

“以前都是收藏报纸,1980年前后,我开始制作剪报集,这是我制作的第一本剪报集,已有近40年历史了。”李朝江翻开一本名为《美术欣赏》的剪报集,指着一张美术作品照片告诉记者,他当时无意中翻看《人民日报·海外版》,发现刊登了一幅来自故宫博物院里的珍贵图片,酷爱美术和收藏的他立刻萌生了剪下来收藏的想法,并当场找来本子、剪刀、胶水,认认真真制作起剪报来。正是这一“剪”,开启了李朝江的剪报生涯。因为喜欢摄影,最初他只剪报纸上的图片,之后才开始涉及养生保健、风土人情、生活百科、法律法规、人物传记等其它方面的内容,并分别归类整理成册。

“我喜欢看报、看书,现在都还订阅了《南充晚报》,遇到重大的新闻,还是会剪下来制作成剪报。”李朝江告诉记者,从开始看报至今60余年时间里,他已经制作了70余本剪报集。

C 小型“资料库” 记录南充发展变迁

70余本剪报集就像是一个小型“资料库”,而其中9本剪报集最为特别,里面记录的全是与南充相关的新闻。

“我非常喜欢以前《南充日报》上名为《老南充,南充人,新南充》的栏目。”李朝江告诉记者,他看了这个栏目很多文章,对家乡南充的情感倍增,便开始着手以南充本地新闻为内容制作剪报集,并同样取名为《老南充,南充人,新南充》。

《下中坝嘉陵江大桥昨日开建》《南充首家农贸超市近日营业》《24岁小伙成南充遗体捐献第一人》……记者随机翻看了其中部分剪报集,发现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与南充紧密相关。李朝江兴奋地说,“这9本剪报集就好比9本南充历史书,记录了南充几十年的发展变迁。”

“不少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常到我家来查阅这些剪报,主要是寻找各自单位的历史、新闻,看着自己制作的剪报能够发挥作用帮助他人,我感到非常开心。”李朝江说,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充的历史以及风土人情,这是他60余年如一日收集报纸、制作剪报的目的和意义。

新闻推荐

五方联动:勠力同心奔小康

●本报记者杜杰航拍下的西充,村道公路阡陌纵横,产业园区聚点成片,一幢幢川东北风格的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浪之中。2017年,西充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天大的事”,铆足“天大的力”,扛起“天...

西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充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