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扶贫先扶智 科技进村富农兴产
扶贫重在“造血”,“造血”关键在于技术。今年以来,西充县农业相关部门紧紧牵住技术扶贫“牛鼻子”,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撑杆跳”,组织实施了“104697”科技助推脱贫专项行动,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对全县97个贫困村提供“基层点菜、专家上门”的“一对一”订单式农技指导服务,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
通过科技***,既能使产业扶贫更精准高效,又能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县驻村农技人员共培育科技示范户186户,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2个,发展特色产业种养大户1206户,主推技术86项,发展家庭农场219个、合作社112个……
科技尖兵 组团驻村服务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西充县实施了“104697”科技助推脱贫专项行动,组建农业综合技术专家服务团队10个,县级综合服务团队4个,乡镇片区综合服务团队6个,97个村级致富能人服务团队,送科技下乡,协助“第一书记”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我们组建的科技专业团队有300余人。”据西充县农牧业局相关人员介绍,服务团队成员有来自高校的专家、教授,有来自县农技站的技术人员,也有来自生产一线的种养殖“土专家”“田秀才”,这些成员都是粮油、果蔬、禽畜、水产等业内精英。通过专家服务团队到县域内巡回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帮扶,解决了该县部分地方驻村帮扶农技员数量不足、专业不对口、指导帮扶能力不够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产业扶贫的技术需求。
技术是产业扶贫工作的“牛鼻子”,驻村农技人员若达不到专业水平,扶贫工作就会失去支撑。如何确保驻村农技人员能教得会、干得好?为此,西充县轰轰烈烈地打响了一场场“技能提升战役”——集中开办农业发展趋势、畜牧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等驻村农技人员提升培训816人次;组织驻村农技人员进行年度知识更新培训718人;组织村两委负责人参加农业扶贫政策、农业产业发展宣讲集中培训1986人次……
技术传授 激活内生动力
“这里居然能种出花椒,看来我们当农民也必须懂科学。”近日,西充县高院镇三溪口村村民李树席告诉记者,在农技专家的讲解示范下,他终于掌握了在山地种植花椒的技术,想着来年能在这里收获花椒,李树席脸上笑开了花。
该村“第一书记”张亮告诉记者:“技术扶贫,绝非简单地将技术人员引进村中,更要让‘技术\’扎根在农民心中,变‘输血\’为‘造血\’,激活农民的内生动力。”
据悉,该县农业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展,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科技示范户培训等项目,每年在贫困户中培训新型农民,确保每个贫困村受训人员达到1至2人;采取“把专家请进来”“让农户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种养殖技术培训活动……一次次走乡串户,一场场技术培训,增强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在技术扶贫大体系下,农业科技春风吹进农户家,吹出了新气象——户户受科普,人人懂技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科技服务团队深入全县97个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800余场(次),5000余人次到场学习,发放各类宣传指导资料10000余份。
以技术为媒助力脱贫攻坚,这场及时雨正精准润泽贫困农家。
因地制宜 农业增效增收
脱贫不脱贫,关键问农民。走进西充县古楼镇何氏祠村,一亩亩果树、一幢幢小楼映入眼帘……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哪还见昔日贫困村的半点影子。
据何氏祠村驻村农技员袁凌燕介绍,来到何氏祠村后,她充分发挥扎根一线,贴近群众的优势,在走访贫困户掌握村里产业发展情况后,结合地理位置、土质墒情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引导村民规模种植香桃、动员发展种养合作社等一系列举措,带领全村奔上致富路。
该县各驻村农技人员依托科技,因地制宜、创新探路,为贫困户脱贫想路子、谋对策、做规划,找准了脱贫致富的渠道。
近年来,西充县因地制宜,在综合贫困户意愿、分析其产业优势后,科学规划“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在槐树镇、双洛乡、车龙乡等乡镇以禽蛋为主导产业;在青狮镇、观凤乡、义兴镇等乡镇以有机粮油为主导产业;在古楼镇、金源乡、李桥乡等乡镇以香桃为主导产业……
农业技术扶贫,“扶”出了效益、“扶”出了活力。在西充,脱贫攻坚工作正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前行,人力与技术的大融合,正以空前力度和速度,精准“斩”向穷根。
赵荣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小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冠霖)环境保护,要义在治、根本在护。6月2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近年来,南充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落实各项环保措施,保持大抓环境保护的劲头,有...
西充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西充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