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扶贫又扶志,西充县青狮镇老木垭村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扶出新气象 山村变了样
6月4日中午,大雨刚刚转小,任绍平就扛着锄头出门了,来到屋后劳作。任绍平是西充县青狮镇老木垭村一名贫困群众,去年摆脱贫困的他,如今正信心满满地走在致富路上。
老木垭村属于贫困村,市人防办在帮扶该村时,坚持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扶贫又扶志;注重对村干部治理能力的帮扶和提升,让贫困村面貌迅速得到改变。
订阅致富杂志 群众奔康信心足
今年57岁的任绍平,因病致贫,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市人防办帮扶下,任绍平靠着养鸡、养鸭和养猪,家里年纯收入达到2万余元,顺利告别了贫困。摘掉了“穷帽子”,任绍平越干越有信心,计划今年大干一场,养殖野猪,再多养些鸡和鸭。
记者了解到,为了尽快实现小康生活,任绍平自费订阅了农村致富方面的科普杂志,到县城买了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书籍,一有空就拿出来学习,从书上学到了野猪的养殖方法,以及牧草的种植方法。如今,任绍平从北京买回来的牧草种子已经试种成功,可供鸡鸭和野猪食用,养殖圈舍建成后,将喂养野猪50到100头。“人虽然穷,但志不能短,我的目标就是从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任绍平说。
老木垭村虽是贫困村,走在村里处处可见繁忙的劳动场景:机声隆隆,一条条村道、入户路正在加快施工;田间地头,鸡鸭成群,村民们忙着整理土地、修建水渠……市人防办主任冯祥权介绍,该单位在帮扶老木垭村的贫困群众时,除了下足“绣花”功夫,对贫困群众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不断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外,还特别注重扶志,让贫困群众思想先脱贫,通过农民夜校讲政策,发展致富带头人、培养身边的榜样,一对一谈心谈话等措施,让贫困群众明白,要不等不靠,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
建土货微信群 半年销售逾10万元
老木垭村有1700余人,通过帮扶,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养鸡、养鸭、养猪,栽种果树、二荆条辣椒等,农村产的这些土货如何在第一时间销售出去?还能卖出好价钱?作为驻村干部,2016年,马文希建起了专门销售老木垭村土特产的微信群,随时在群里发布老木垭村的土特产信息,群里的成员已经有400多人,市人防办还专门设计制作了包装盒,用于装运这些农村土特产。“别小看这个微信群,从2016年6月正式开通到年底,近半年时间,就销售了老木垭村土货达10多万元。”马文希说。
通过驻村干部牵线,今年初,老木垭村又和西充县电子商务协会搭上了线,协会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组织村民发展种养业,并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让村民“零风险”发展产业。
提升治理能力 村干部管理水平提高
6月4日上午,在老木垭村村委会办公室,今年5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任晓辉熟练地运用电脑制作各种表格、整理文档。“现在,我们村干部的治理能力得到了提升,管理全村越来越游刃有余。”任晓辉说。
老木垭村村干部中,年龄最大69岁,最年轻50岁,部分村干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村子治理方式不能适应脱贫攻坚、新村建设要求。市人防办决定,在帮扶老百姓脱贫奔康时,也要实现村干部对村子的治理能力同步提升,一方面给村“两委”干部灌输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树立脱贫攻坚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一方面抓村干部的业务能力提升,教会他们使用电脑,能够熟练打字、进行“表本册”制作、熟练上网查询各类信息等。
通过对村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如今,老木垭村“两委”干部团结一心,主动抓发展,一心给老百姓办实事的意识明显增强,村民们对村干部也越来越拥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通过村干部的努力,村里引进业主,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等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同周谢磊)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预防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西充县交警大队在县城范围内开展了文明交通“随手拍”活动,邀请群众参与到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中来,携手打造文明、平安...
西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