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个人信息泄露 西充男子被骗2万多元

南充日报 2016-09-28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唐甜

近年来,利用手机短信、通信手段实施诈骗的手段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近日,西充市民韩某收到一条信用卡被透支消费的短信,他考虑到事态的严重性,便打电话给对方核实情况,在对方的诱导下,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被骗2万多元。

一条短信 他被骗27000元

日前,家住西充县晋城镇某小区的韩某突然收到一条信用卡透支消费的短信,感到一头雾水的韩某随后根据短信中提供的号码拨打了电话。“您好,我们是某银行的工作人员,您在我行办理了一张10万元的信用卡。”接通电话后,对方说:“目前已在南充市区某珠宝店刷卡消费6万多。”“你们银行是不是搞错了,我从来没办理过信用卡?”韩某感到疑惑。“先生,你的身份证信息是不是被别人盗用了?现在诈骗分子很多,建议您马上报警。”该“工作人员”立即给韩某提供了一个所谓市金融办的咨询电话。

一时拿不定主意的韩某,随即拨通了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对方说我的身份证信息被人盗用并办理了一张信用卡透支了,要我马上核对相关信息,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还要我一定保密,更不要告诉银行的人。”韩某告诉记者,他一时慌了神,没和家人商量,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去了银行。随后,根据对方的指示,他拿着一张银行卡在ATM机上进行了操作。操作完毕后,韩某走出银行,觉得有点不对劲,他随即查询卡上的余额。此时,韩某卡上的27000元被全部取走。再拨打之前的电话号码,已经无人接听了。韩某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随即报了警。

民警提醒 加强个人信息管理

记者采访了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办案民警,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在此案中,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用户,称其信用卡已经刷卡消费,如有疑问,可致电某电话号码。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假冒银行或者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据了解,短信诈骗的内容多种多样,如有发送“银行账号,要求速汇款”,虚构子女出事,冒充熟人虚构事实诈骗,冒充公、检、法、司等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等。

针对犯罪分子花样繁多的诈骗手段,民警提醒,不要轻信陌生短信中所留的所谓的“客服/咨询电话”,诈骗分子利用的是呼叫转移技术进行诈骗,表面看似拨打的是本市座机电话,实际上诈骗分子已经将电话呼叫转移至其持有的作案手机上,与你通话的人员其实是身在千里之外的犯罪分子。

同时,市民不要有“贪图便宜”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平时独居在家的老年人等易受骗群体。如果掉入不法分子所设置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

新闻推荐

外乡人西充打工受伤 获赔53万元保险理赔款

本报讯(记者张力)国庆前夕,在西充县纪信广场上,来自资阳市安岳县的康成媛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西充支公司工作人员的手中,接过了53万元保险理赔款,以帮助因伤致下半身瘫痪的父亲继续进行治疗。“这是一笔...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