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西部农业公园正崛起

南充日报 2016-09-29 00:00 大字

"> " target="_blank"> "> " target="_blank">●马玉竹 赵威 李同周

新城拔地而起,“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建设方兴未艾,交通网络外联内畅……过去的5年,西充县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这是9月21日,记者在中共西充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了解到的情况。

宜居西充 向北再造一座城

9月27日,记者走进西充县北部新城,只见宽阔的街道两旁,一个个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整齐分布,大气的园林式绿化带沿着街道延伸。文博馆、档案馆等建筑物掩映在绿树丛中,园林景观与城市建筑和谐相融。

5年来,西充县委、政府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总体战略,努力建设“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水相依,绿满城廓”的特色山水园林城市。在拓展城区面积的同时,坚持规划超前、绿化先行,先后启动10公里城市生态圈、“两河”生态景观长廊等生态项目。如今,县城面积由2010年的7平方公里左右拓展至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从7万人增加到14.5万人,新增公共绿地2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2平方米。

在城区建设阔步前进的同时,通过“四位一体”模式,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二五”期间,该县共建成新村综合体4个、新村聚居点61个。书房山、灵宝宫等13个村被评为国、省幸福美丽新村;双龙桥村被评为全国宜居村庄,并跻身全国1000个“最美新村”行列;多扶镇、义兴镇分别成为全国重点镇和全省百强镇建设试点镇;青龙乡蚕华山村成为全国传统村落,宜居宜业的中国西部农业公园正在崛起。

有机西充 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

2015年10月15日至16日,2015国际有机农业区域产业发展(西充)论坛暨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在南充召开。会议开始前,参会人员参观了西充部分有机农业生产企业,对西充有机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亚洲区主席周泽江说:“西充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西部有机农业第一县\’,有特色、有技术、有渠道和管理人才。”

围绕“生态经济强县”战略目标,西充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有机农业为突破口,带动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商贸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三次产业互促共融,成功奠定了“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的优势地位,成为全国三产融合示范县。

“十二五”期间,该县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20万亩、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园区12个,其中,9.8万亩有机农业基地、95个有机农业品种获得有机认证。创建“充国香桃”等有机农业品牌25个,“二荆条”辣椒等4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该县因此成为唯一被纳入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有机食品基地县。

与此同时,以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科技、精密制造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快速崛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6.1%,西充工业摆脱了弱、小、散的被动局面,进入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上升通道”。

此外,以农业观光、有机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业也异军突起,张澜故里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有机生活公园等景点全面建成,百里乡村旅游环线初步形成,桃花节、品果节成为乡村旅游新名片等。2015年,该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1倍。

畅达西充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名列全省前列

9月28日,在绵西高速公路占山乡段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挖掘机、压路机等工程机械正紧张施工,整个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绵西高速公路是继广南高速、成德南高速、南巴高速、遂西高速后,过境我县的第5条高速。建成后,我县境内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119.8公里,并建成接地互通9处、服务区3个。互通设置、通车里程在全省县级市中

排名前列。”该县交运局局长程芳介绍,高速公路环线的形成,标志着该县成功跻身成渝国家经济战略快速发展区域。

成德南、广南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每年将大量农副产品、丝绸、服装等运往成渝、北上广等大城市,又将游客带往中国有机生活公园、古楼万亩充国香桃园等景点。产品外销,外来游客和采购商入境,一吐一纳之间,县域经济进行着节节攀升的“有氧运动”。

“高速公路环线的形成拉近了西充与其他城市的距离,县内半小时交通圈的打造则让城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程芳介绍,近5年来,该县按照“打造川东北交通枢纽重要节点”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内通外畅、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构建起以县城为中心、国省道为干线、县乡道为支线、村道公路为网络的“二环二射三横四纵”交通体系。过境国省干线总里程21.8公里,新建、改(扩)建县乡道路212.3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287.7公里。

交通网的建设,只是5年来该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个方面。西充境内无大江大河,为弥补先天不足,该县大力实施水利设施建设,建成蓄水总量1221万立方米的九龙潭水库;加快建设设计灌面为6.48万亩的升钟二期工程西充段;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84处,解决了25万余名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的思路,该县对农村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整治,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9座,新建和整治渠道480公里,改造泵站16处,整治石河堰82处,治理水土流失112平方公里,实施土地整理32.6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0万亩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和谐西充 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现在办事比以前快多了!”9月26日,在西充县政务大厅,李女士用时不到1个小时就办好了手续。她告诉记者:“听说以前办理这项业务需要很多材料,一样没带齐就要多跑一趟,很麻烦。现在实行电子档案,不再重复提供资料,很方便的。”

记者在该政务大厅看到,醒目的业务指示牌上,窗口分布、窗口标志、工作流程等一目了然。个人手写资料改为“机打”,群众只需核对签名即可,程序进一步简化。据介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政务中心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梳理,建立了整改台账,完善了有关制度,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西充县各级党组织持之以恒开展党内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正风肃纪”、“庸懒散浮拖”、“吃拿卡要”等专项整治,从严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一系列活动,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并外化到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的行动中。在常态化开展的“进村入户·问情联心”活动中,3万余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转作风,走访群众26万余人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水利、广播等突出问题384个。在精准脱贫路上,全县29名县级领导、97个机关单位、5308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2.47万户贫困户。

党风政风的好转带来的是群众满意度的大幅提升、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全县各行政村都建立了《村规民约》,邻里更加和睦包容,民风更加淳朴向上,彰显着“诚信、包容、奋进”的西充精神。

幸福西充 决战全胜脱贫攻坚

“帅书记,养鸡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我感觉不容易养好。”9月26日上午,西充县晋城镇白鹤观村“第一书记”帅春凌带领该村蛋鸡养殖合作社业主和技术人员来到该村贫困党员李德芬家时,李德芬就绿壳蛋鸡养殖项目提出了质疑。

针对少数养殖户提出的蛋鸡养殖技术难度大、村民信心不足等问题,帅春凌联系合作社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定期上门指导防疫和饲料配选等工作。

据了解,自去年7月帅春凌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土地整治800亩,成立专合组织2个,发展红心甜柚260亩、籽莲540亩,并通过党员示范、蛋鸡托养等模式,使贫困户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据介绍,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挂图作战,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该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启动百里百村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百村脱贫奔康禽蛋产业园建设,新建农业产业基地3.5万亩,养殖小家禽53万只(头),新建村组道路29公里、产业路61公里,整治山平塘72口,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30户,856户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抓紧推进。到去年底,全县11426户、23578人脱贫,今年预计脱贫12068人。

工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西充县工业集中区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招引通光光缆、星河生物科技、 九天真空、 旷达汽车内饰件、太极制药等重大项目69个。其中,亿元项目22个,签约总投资126.8亿元。

2013年,该县工业集中区成功跻身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 初步形成食品加工、丝纺服装、 精密制造产业集群。 工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凸显,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民生改善

“十二五”期间,西充完成棚户区改造1.2万户、公(廉)租房建设4038套。在44个乡镇建立就业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25个社区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站。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150人(次)。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累计发放低保救助资金51243.9万元, 累计大病医疗救助2.6万人次; 资助参保参合30余万人次,支付参保参合资金2146.9万元。

为2.78万名困难家庭空巢、失能和80周岁以上特困老人提供劳动支援、生活照料、康复治疗、精神慰藉等服务。对286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73名残疾大学生获得资助,9273名城乡残疾人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10700人贫困残疾人享受到低保,4439名残疾人获得居民养老保险补贴。

教育事业

“十二五”期间,西充县教育事业总投入24.2亿元, 先后实施张澜学校、张澜职校、西充中学多扶校区、 示范幼儿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新(改)建校舍21万余平方米, 附属教学设施11万余平方米, 率先在全市完成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文化体育

“十二五”期间,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44个、农家书屋664个。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 西充文庙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充也被命名为“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成功举办 “多彩西充·幸福家园”、央视“美丽乡村快乐行·走进西充”等系列文化活动。建成体育健身工程100个,开展迎新春万人长跑、环湖健步走、广场健身展演等大型活动100余场。射箭队、足球队、柔道摔跤队每年代表全市参加省级比赛,获省级奖40余项。

医疗卫生

“十二五”期间,西充对全县611个村级卫生室进行规范化建设,签约村级医生839名,初步实现了农村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早发现、急病好求助”的愿望。投资15.7亿元,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西充县中医医院完成整体搬迁,人民医院综合楼、多扶新区医院建成运营,新(改)建乡镇卫生院21所、标准化村级卫生所210所,基础卫生设施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生态建设

“十二五”期间,投资3000万元,完成双凤、义兴、槐树、古楼等乡镇5.1公里污水主管网改造,正在对义兴、槐树、古楼、太平的雨污支线管网进行改造,“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 的垃圾处理模式已经形成;在县城,突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晋城大道、建设路、鹤鸣路等街道雨污管网分流改造。

治污的同时,该县加大植树造林工作力度。“十二五”期间共完成植树造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并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县。

城市建设中,围绕山水田园城市定位,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城乡建设当中,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一体化生态城镇体系,按照“森林城市”标准,建设“开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生态城镇。

新闻推荐

22名干警驻村 开展法治扶贫

(曾明辉王兵)10月17日,笔者从西充县人民法院获悉,为将普法宣传工作与精准脱贫有效结合,在法治扶贫工作中,西充县人民法院将22名干警分派到22个帮扶村,积极开展法制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法律咨询等活...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