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充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大市场视野

西南商报 2016-08-17 00:00 大字

近年来,南充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抱团发展”,大力创建特色品牌,紧跟电子商务潮流,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技术+资本运作

“结构性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8月6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铺洒在西充县古楼镇过江楼村,村民严秀琼的香桃园便迎来了当天首批采摘香桃的游客。“我家10余亩地,全部种的是香桃。”严秀琼告诉笔者,目前香桃已经成熟,每天都有游客前来采摘、购买,“今年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

10余亩地只种香桃,严秀琼的信心和底气从何而来?笔者经过了解才知道,是西充县“百公里百村香桃产业带”发展规划给严秀琼壮了胆。“产品要做强做大,技术支持和资本运作是关键,这恰恰是农户最缺的。”西充县农牧业局副局长杨明成告诉笔者,2015年底,西充县决定在太平、古楼等10个乡镇,建设长103公里、总面积达10万亩的香桃产业带。90余家农专社相继成立,采用“农专社+农户”“村支部+农专社+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种植香桃。既盘活了农户手中的土地,又解决了农户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和技术水平、生产水平落后的问题。

近年来,南充市坚持走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路子, 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据市农牧业局农经站负责人杜勇介绍,截至目前,南充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60余家、农专社4400余家、家庭农场3000余家、专业农业大户1万余户以及职业农民千余人,带动了全市30余万农户实现年均增收近1300元。

品牌带动战略

提升地方农产品竞争力

8月9日上午,笔者在四川川北凉粉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看到,一辆辆配送产品的货车正陆陆续续驶出公司大门。“品牌得到认可,产品就不愁销路。现在公司每天要接数十份订单,配送10余万元的产品出厂。”公司相关负责人杜志刚介绍,该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据笔者了解,首次选购“川北凉粉”产品的客户,大多都是因为看中了其身上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金字招牌。

“川北凉粉”走俏市场,是南充农产品品牌建构历程的缩影。为提升南充农产品的品质,2013年以来,南充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每年仅扶持有机农产品的发展资金在700万元以上。各地围绕“5+3”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制定有机农业标准化实施模式和生产技术规程,划定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区域,加强产地环境保护、耕地质量建设与生产管理,建立生产、加工、流通全程监控体系。截至目前,南充市九县(市、区)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近20万亩,通过有机食品产品认证230个。

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创建的支持力度,对新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且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一次性奖100万元。目前,南充市注册农产品商标超过300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8件、四川省著名商标10余件、地理标志商标7件,川北凉粉、保宁醋、充国香桃等一大批名优特农产品享誉川内外。

搭乘电商快车

累计销售额超亿元

西充县90后小伙子王坚近段时间一直很忙。“又组织了一批土特产,正忙着把产品图片上传到网店上。”2015年,在当地电商协会的引导下,王坚办起了网店,专门销售西充土特产。目前,网店上的产品数量已有20余种,月销售额近10万元,并吸纳了10余人就业。

“南充市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南部脆香甜柚、充国香桃、阆中川明参等大批优质农产品,但由于部分乡镇地区欠发达,不少农产品一直打不开销路,农民们守着‘金山银山\’却无能为力。”市农牧业局市场信息与对外合作科负责人唐波说。2012年,南充市出台政策,鼓励涉农企业通过网络销售产品,拉开了“农产品销售电商化”的序幕。2015年底,市政府印发了《南充市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三年(2015—2017年)行动方案》。在一揽子政策的引导和刺激下,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巨头纷纷入驻南充,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农村网购代理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农村涌现,为南充市“土货进城”铺设了一条跨越时空的便捷通道。截至目前,南充市共有2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上电商道路,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10余城市,累计销售额超过亿元。

农村电商,正引发一场深刻变革。时下,在南充市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走上致富路,搭乘电商守住土。”李然

新闻推荐

强化监管 切实规范市场秩序

(罗文健)8月30日,西充县政协召开九届第五十六次主席会议,专题听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汇报。会议认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以来,班子团结协作,迅速厘清了职责,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完成工商、质监、食...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