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鹭乡”的美丽与哀愁

四川日报 2016-08-12 07:23 大字

8月3日上午,南充市嘉陵区太和乡河垭山村赵家沟,八旬老人何万重拿着扫帚,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一路清理羽毛、鸟粪和竹叶。

今年,来赵家沟栖息的白鹭格外多,作为义务护鸟员,何万重忙得不亦乐乎。

太和鹭鸟自然保护区,是南充市第一个野生鸟类保护区。以赵家沟为核心区,沿河上下10公里竹林、自然林带均为鹭类活动区域,有白鹭、苍鹭、牛背鹭等7个种类,数量最多时达2万余只,被誉为“中国鹭乡”。

谁曾想到,鹭鸟也曾在这里很“受伤”——西充河受污水之困,水质持续恶化、鱼虾减少,保护区内鹭鸟被迫“搬家”,数量锐减到3000多只。2011年,南充启动西充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鹭鸟由此踏上“回家的路”。近两年鹭鸟数量已稳定在1万只左右。

□本报记者 伍力 文/图

A

联动治污重现水清岸绿

一湾碧水,两岸茂竹,成群的白鹭翻飞腾跃,走进赵家沟,生态美景入眼来。白鹭因水而兴,在此栖息繁衍已有300余年历史,是水质变化的“晴雨表”。

护鸟40余年的何万重对此有着切身体会。老人回忆,进入2000年后,赵家沟的水开始“不对头”了:水质一天天浑浊,常见油污、杂物漂浮,有的河段长满水葫芦,到了枯水季节,水位下降严重,河水甚至变成黑色。

那时,何万重常常会捡到死去的鹭鸟,解剖后发现其胃里几乎没有残存食物。“都是饿死的!”何万重说,“白鹭食物主要以鱼虾为主,河水水位下降,河床裸露,依赖河中鱼类为生的白鹭越来越难觅食。鹭鸟早出晚归,由于食物来源不足,一些幼鹭被饿晕,从竹林上落下来摔死,一些成年鹭鸟也因过度劳累致死。”老人摇着头叹息。

这一现象引起当地市民和媒体关注,“救救太和白鹭”一时成为南充人热议的话题。

为此,太和乡先后关停全乡仅有的两个养殖场,并展开抽查,严禁各类污水、垃圾入河,但效果并不明显。原来,位于上游的西充县是农业大县,沿途养殖和工业企业众多,仅靠太和乡一己之力难以改善水质。“只有上下联动,彻底切断污染源,才能治标又治本。”太和乡乡长杜仲坤说。

2011年,西充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启动,成为破题之举。一批重点治理工程项目上马,沿河上百家工业污染企业和畜禽养殖企业被关停、搬迁,河道500米范围内设置为禁养区、1000米范围内设置为限养区,并建立“河长负责制”“定期巡查制”等机制。今年5月,南充推行西充河水质保护生态补偿办法,进一步加码上下游联动治污。

重拳治污带来水质全域改善。去年8月,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师生对西充河太和乡段进行水质采样分析,测得河水中PH值、溶解氧含量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B

监测巡查守护治河成果

“未见污染,情况正常。”8月2日傍晚,河垭山村村支书刘光荣在微信群里汇报巡查结果,并上传两张现场照片。照片拍摄于赵家沟上游的长滩坝监测点,这里地处交通要道,人流来往较密,每次都是巡查重点。

为守护来之不易的治河成果,太和乡建起沿河巡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每天巡河,发现水源污染、捕鱼捕鸟、倾倒垃圾等行为及时处理和上报。西充河太和乡段长达14公里,人手不够怎么办?当地根据人流、地形、路况等制定监测点,并邀请河垭山、长滩坝两村村民共同巡查,开展连片整治。刘光荣介绍,爱鸟护鸟是当地乡约民俗,“一听说要组织护鸟队,村民积极性非常高,个个踊跃报名。”

日子久了,大家逐渐摸索出一套“护鸟经”:鹭鸟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新修的石桥、石板路、公厕等要用杂草树叶伪装,待其习惯后再逐渐去除;种田宜施复合肥,减少对水质影响;每年3月进入鹭鸟产卵期,要补充鱼虾、泥鳅到河里……为留住白鹭,当地连年植竹补绿,沿河500多米长原始竹林已拓展为4公里成片林,还有村民主动让出河边良田,前往山上种田。

太和白鹭还吸引到更多目光。嘉陵区司法工作人员定期来到乡里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相关法律法规,并为护鸟员对口联系法律工作者,对日常护鸟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许多摄影、写生爱好者慕名而来。前年,央视4套一档节目还来到赵家沟取景,太和白鹭名气越来越大了!”言语间,刘光荣透着自豪。

C

突破“瓶颈”还需多方协力

知名度虽然日渐提升,但保护区发展还面临现实考验。

首先资金投入不足是最大难题。从太和乡场镇通往赵家沟,道路狭窄、路面崎岖、交通不便,景区内公共设施也较陈旧,缺乏必要的标示标牌。记者了解到,由于近年来到位专款有限,除草、修路、整治景观台、疏通水系等全靠乡级资金支持,原计划改造田塘推广稻田养鱼也因资金问题,迟迟未实施。

其次是缺乏高标准规划。围绕保护区如何实现旅游开发,上级部门、科研院校及当地政府曾多次进行论证,但至今未形成整体规划。太和乡政府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保护区河床狭长,最宽处不足70米,因此难以纳入湿地范畴。

事实上,太和乡一直盼着吃上“旅游饭”。当地曾引进业主开发长滩坝漂流项目,2008年开发后,每年吸引游客2至3万人,但两年后业主便停止运营,此后再无项目引进。目前,保护区内仅有5家农家乐运营。杜仲坤说,保护区游客多为野鸟爱好者与高校师生,自驾游较少,发展还需多方支持,集中资源,才能形成合力。

据了解,嘉陵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西充河旅游开发规划,除在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发展乡村旅游外,还将连片打造乳泉仙山、田坝会馆、南池书院等景点,开发红色旅游、汽车自驾营地等旅游产品,推动当地旅游业整体提档升级。

记者手记

让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太和乡村民为保护白鹭做出的贡献令人钦佩。环境改善了,水清岸绿重现,白鹭回家了。但因诸多原因,导致产业发展滞后,保护区内只有农家乐一种旅游业态,村民仍没能增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美丽的哀愁”,如何让保护区村民分享生态红利,实现致富增收,确实值得深思。

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全域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整合资源、统筹周边区域要素配置,引进社会资本,发展特色产业,真正实现农民致富增收,才是当下要务。如是,在保护中开发,精心呵护生态,谋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也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让保护区村民科学分享生态红利。

1南充境内共发现野生鸟类243种,四川省25种省级重点保护水鸟,南充境内就发现了15种,主要有白鹭、黄苇鳽、栗苇鳽、普通燕鸥、棕头鸥、银鸥等

2 太和乡幅员19.46平方公里,距嘉陵城区43公里。西充河流经辖区14公里,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6%

3 2013年,“四川太和鹭鸟自然保护区”载入《四川省林业地方级自然保护名录》

4 鹭鸟早出晚归,日翔200公里,巢离地面10米至20米,产卵期3月至6月,同期也是观赏最佳期

新闻推荐

西充暖冬行动温暖空巢老人

“真是太感谢了!这么冷还来看我们,又带这么多东西来……”12月13日,寒气逼人,西充县凤和乡荣坪山村70多岁的空巢老人庞松茂心里却暖洋洋的。当天,该县县委宣传部组织的爱心慰问团为该村空巢老人送来了...

西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