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抱着“金字招牌”设法“转与变”

四川日报 2016-08-23 07:18 大字

双龙桥村自我加压

基层联系点

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村

关注时间

2015年3月至今

关注原因

双龙桥村是南充乡村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13000余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倍,被住建部评为全国第二批61个宜居村之一。这里的乡村旅游为啥火?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8月16日,太阳炙烤着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村。临近中午,罗文川的“石锅鱼”餐馆大堂里只有一桌游客。可他并不担心,“三伏天客人少,我正好有时间琢磨菜品。等天气凉快了你来看,想找个位置都难!”

罗文川是有底气的。今年3月底餐馆开张,正好赶上桃花节的尾巴。挣了多少?罗文川笑着摆摆手,“没细算过,万把块钱总是有的。”更令罗文川高兴的是,餐厅从此积累起一批回头客。

请得来留得住,正是乡村旅游在双龙桥村蓬勃发展的现实写照。背后有啥“秘诀”?记者对此进行走访了解。

□杨弃 本报记者 伍力

管理+培训

打造“星级服务”

走进罗文川的餐馆,大理石地板一尘不染,消毒柜里碗筷整齐排放,开放式厨房一目了然。“每周抽查卫生状况,结果上墙公示,一点都不敢马虎。”罗文川感叹。

包括罗文川在内,这里的40多户农家乐、家庭旅馆、餐馆都走上了“星级服务”的路子。从食品卫生到消防安全、菜品、房间定价,村里逐一制定标准,严格奖惩制度。“床单被罩一客一换,就和宾馆一样。去年村里来了法国客人,就是在我的农家乐过的夜。”村民杨晓蓉自豪地说。

可在当初,村民们对升级服务并“不感冒”。双龙桥村搞旅游起步早,已是当地的一块金子招牌不愁生意。为了让大伙看到差距,村委会请来专家授课,又分批组织村民到南充、成都等地参观,观念由此转变。“原来吃吃喝喝不叫旅游,要学要改的东西还多着呢。”杨晓蓉说。

今年,伴随宽带接入,村里的农家乐、家庭旅馆近八成提供WIFI服务,还有业主置办起互联网电视。“有山有景不够,服务还得‘高大上\’,才对得上城里游客的胃口。”该村村委会负责人表示。

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品化,离不开村民技能的不断加强。为办农家乐,41岁的何大庆没少下功夫,厨师技能班、礼仪培训班一个没落下。效果如何?何大庆表示,现在自己能做十几种菜品。

此外,村委会还搞起服务技能比赛、诚信旅舍评比等活动,并与村里的一家五星级乡村旅游酒店合作,定期派村民到酒店学习,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规划先行

乡村游加入现代元素

现在的双龙桥村“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错落分布,房前屋后瓜果飘香、绿树成荫。一湾溪水绕村而过,远处青山环抱。“乡愁乡景”处处可见,正得益于高标准的科学规划。

2009年,双龙桥村即引进台湾业主发展台湾特色农业和有机循环农业,历时3年打造有机产业园。2013年,启动新村综合体建设,又聘请江苏规划设计院规划,统筹设计产业、旅游、综合配套等。当许多乡村旅游目的地还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时,在双龙桥村已能享受到体验式采摘、垂钓、观光休闲、农产品定制等多种玩法。

去年起,为增加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双龙桥村打造微电影拍摄和中国书协培训基地,邀请著名书画家、摄影家开展采风,成为多部影视剧拍摄地。同时利用民房改造后剩余的乡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自驾车营地、休闲运动、射箭等旅游服务设施。借此东风,农家乐老板向水秀购买了观光自行车用来租赁,旺季时每天可挣上千元。

高位规划使全村受益。目前,该村80%的村民以土地流转参股龙头企业,就近务工成为产业工人,或在农家乐、餐馆等从事服务工作。201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3000余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倍。“去年和我一样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有20多个,正是家乡旅游的发展让我们吃了定心丸。”罗文川说。

记者手记

主动告别低端业态

双龙桥村自我加压,主动告别低端业态,走向“高大上”,这里的旅游才能一直火。事实上,乡村旅游已渐入“红海”,产品初级、模式单一、市场饱和、恶性竞争等问题,正在考验着每一个乡村旅游从业者。双龙桥村的转型升级之路,无疑对于其他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采访中,当地一批乡村旅游从业者主动求新求变,所呈现的新观念、新思路令记者印象深刻。通过深度挖掘乡村旅游,他们不但提高了个人收入,更找到参与创业和提升素质的机会,这是双龙桥村最大的魅力所在。

新闻推荐

西充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关于对不良贷款进行催收的公告

以下债权人(见附表)在我社借款到期已久,但目前仍未归还本息,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8】11号第十条第四款的规定,对以下债务人所借款项本金、利息及罚息进行公告催收,债务人见公告后速到我社归还本息(利...

西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