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献忠和他的“张家太庙”

华西都市报 2015-12-19 16:22 大字

太庙正门

素有“东依梓林,西枕潼水”之称的七曲山大庙,坐落在四川梓潼城北10公里处的川陕公路旁,是我国道教神祗“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嵯峨宏崇的庙门上,大书“帝乡”二字。

大庙原为“亚子祠”,专为祭祀晋代道士张亚子。因唐、宋、元以来,张亚子被历代帝王累封累谥已至“梓潼宏仁开化文昌帝君”,故“亚子祠”亦从元代升格为“文昌帝君”庙。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形成现有之格局。

殿内有老道透露:明崇祯十七年,张献忠率部入川,路过七曲山文昌帝君庙时,见“帝君”也俗姓张,赓即许愿:“倘能称帝,当重塑金身!”

封官许愿本是农民领袖的拿手好戏。搬救兵时,他向难兄难弟罗汝才,许过愿;崇祯十一年战败投降时,他向招抚大臣熊文灿许过愿;面对追随和拥戴他的陕北乡亲,他更许过愿。愿许多了,自是难以兑现。但在张亚子面前。他是践了诺的。

顺治元年九月,张献忠破成都,十月十六日称帝号大西。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发银五万两,役夫七千名,重修文昌帝君庙。峻工后将庙更名“天圣神祠”,宣布自己就是张帝君的后裔,追张帝君为“大西始祖高皇帝”,“钦定”该庙为“张家太庙”。

虽说彩绸剪过了,鞭炮燃放了,“招牌”也挂上了,但这只是张大王的一厢情愿,老百姓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太”字的那一“点”抛开,将庙称之“大庙”。

与文昌帝君攀亲戚,既为吓唬老百姓,又是想借帝君之法力,保佑这位“山大王”的万世江山。岂知香灰尚温,祭烛未残,大西王朝就垮了个底朝天!张献忠本人也在四川西充县凤凰山麓被肃亲王的牙将雅布兰一箭贯胸,后被闻讯赶来的民众踏杀。

张献忠死后不久,其塑像就被当时的绵州知州安洪德,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捣毁。现有的张献忠像,则为新中国成立后重塑。

民间曾有说法,张献忠是以酷杀闻名的。史籍《蜀碧》《蜀龟鉴》中貌似有过翔实记载。据说这位起义领袖,本身带有农民的狭隘性,事情顺利,忙着打天下的时候,还讲点规矩,大概不会滥杀。“初破武昌,胸有大志,不喜残杀”也是史有所载。一旦大势已去,要离开屁股还没有坐热的龙椅时,我坐不成,别人也休想坐得安逸!于是心一横,干脆杀他个天昏地暗,杀他个良莠不分……

说他良莠不分,亦有史为证:“顺治二年,贼祭大庙返,过梓潼,阖城皆逃避,惟一褴褛老丐拄杖出,向张贼絮语生平穷苦状。并道:‘大王远来,贫老不能具东道礼。\’张献忠笑曰:‘苦若如是,何必更活世间,\’语毕,挥刃将老丐杀之”(见彭遵泗著《蜀碧》)

与舐风蘸血,骨曝魂飞的滥杀相对照的,却是古柏森森的这座红墙碧瓦、崇楼杰阁的道教圣地——七曲山大庙。它沧峻却不显老迈,庄严而不失崇隆。至于张献忠强加给它的不虞之誉——那块“张家太庙”匾额,三百多年前就被人弄去做了厕板。新中国成立后,虽由文管所从某处猪圈搜回,但屎渍尿浸,早已肮脏不堪,论其效果,却正好与“张大王”被民间拉黑的那段历史,颇相吻合。

申玉琢 文/图

新闻推荐

西充达人秀才艺 草根舞台闪“星光”

□李婷伊文/图“多彩西充·幸福家园”大型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自6月30日在西充开赛以来,已吸引630名选手报名参赛,其中160名选手晋级8月份的初赛。这场文化盛事,已在当地掀起一股强劲的“文艺风”,众多...

西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