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用耐心真诚对待工作;他孝老敬亲、弘扬美德,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徐益均:一言一行传递文明

南充日报 2015-07-23 19:05 大字

●曾明辉 徐亚萍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却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坚守了28年;他没有很好的经济收入,却无微不至地照料着3位老人。他就是徐益均,一个不断传递文明的普通人。

帮助他人 多一点耐心和真诚

7月12日,周末。徐益均在办公室加班整理资料,电话响了。“你好,我家电视看不了了,能不能派人帮我看一哈。”电话那头说。“这里是文广局人秘股,抱歉,你打错电话了。你可以拨打网络公司的维修电话……”

徐益均告诉记者,常有电视用户遇到问题时,拨打他办公室的电话。他虽然不再是网络工程队的工作人员,不再负责闭路电视的线路维修,但只要有电话求助,他都会耐心解释,告诉对方网络公司的维修电话。

除了电视用户之外,也常有本单位和外单位的人打电话或来办公室咨询相关事情,无论是否认识对方,徐益均都友善对待,他总说:“哪怕帮不了对方什么,至少我可以传递一份真诚。”

2012年,西充县文化体制改革,徐益均从网络工程队调到西充县文化广播影视局人秘股工作。徐益均告诉记者,人秘股的工作比较繁琐,他是个干惯了粗活的人,为适应这份新工作,常常加班到深夜,不懂就向同事和领导请教。很快,他对新工作全方位地熟悉了,整理资料、传送文件、上传下达等等,他都做得有条不紊。

传递文明 一言一行成风景

今年初,徐益均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评为西充县第四届“十佳文明公民”。

“这个称号,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徐益均说,他工作上、生活中时刻保持着热情,“做好自己,才能感染他人,传递文明。”

采访中,徐益均多次谦虚地说,他只是个普通人,所做的事情都是平凡事,每个人都能做。谈到文明,这位平时话不多的“十佳文明公民”打开了话匣子。“西充县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地游客,表面上他们是来观花赏景的,实际上是来了解这座城市的环境面貌和人文底蕴。”徐益均说,每个西充人的一言一行,构成了西充最鲜活、最生动的风景,而最美的风景莫过于“文明”。

多年来,徐益均在生活、工作中处处以“文明”二字严格要求自己,将其作为提升个人修养的秘笈。他告诉记者,1987年他进入西充县广播电视局差转台工作,当时差转台在山顶,为了让群众准时看到、听到新闻、电视剧,他必须坚守岗位,每天从早上5时开始上班,就连除夕晚上都守在山上。

2000年夏天,徐益均被抽调到网络工程部。之后的逢年过节,他都奔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维护闭路电视线路,确保全县人民能看到清晰的电视节目。

赡养老人 弘扬传统美德

在孝老敬亲方面,徐益均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堪为榜样。

徐益均虽然工作很忙,但对老人的关爱并没有因此减少。2010年冬天,看到年老多病的岳父岳母丧失了行动能力,徐益均主动把两位老人接到家中照顾。从此,洗衣做饭、买药煎药、病床陪伴,成了他的又一生活常态。

2012年4月的一天,徐益均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告知父亲病危。7天后,父亲因医治无效,离开人世。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徐益均不放心母亲一个人生活,便把母亲接来身边。

徐益均说,他家的经济条件其实并不好,全家人仅靠他一个人的收入维持生活,女儿正在上大学,妻子身体也不好,常常需要吃药。“照顾3位老人无疑是非常难的,但作为子女,我义不容辞。”于是,他更加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给3位老人买营养品和看病。下班回家,不管多累,他都坚持给老人们洗头、洗衣、洗脚、剪指甲和按摩。

2012年底,徐益均的母亲和岳父先后因病去世。2013年,他的岳母也去世了。岳母患有老年痴呆症,经常记不得自己的女儿女婿。尽管如此,徐益均仍然尽心尽力地侍奉老人,喂饭洗衣、端屎端尿,从无二话。去世前,老人的意识突然清晰了,她拉着徐益均的手说:“你这个女婿,胜过儿子。”

老人们的相继离世,给徐益均很大的打击。望着空荡的房间,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常常说:“以前家里老人多,虽然拥挤,但很快乐。”

在侍奉老人的岁月里,徐益均用无怨无悔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无愧于“十佳文明公民”的这份殊荣。平凡的他,已然是一道“文明风景”。

新闻推荐

皮薄汁多口感好杨家桥村葡萄受欢迎

本报讯(李同周蒲南平)8月2日,记者在西充县晋城镇杨家桥村的一处葡萄园看到,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不少游客品尝后赞不绝口。“今年日光充足,葡萄皮薄汁多,口感非常好。还可以用来酿酒。”...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