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座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字库塔,历经百年风吹雨打,依然静默立于山头,提醒着人们敬畏文字、尊重文化仙林字库塔:一个凝固的文化符号

南充日报 2015-04-14 18:28 大字

  • " target="_blank">●本报记者 杨晓江

    字库塔,四川称“字库”或“惜字库”,其他地区称 “敬字亭”、“惜字塔”、“焚字炉”,是古人用来专门焚烧字纸的建筑。古人将废弃的字纸放到专门修建的塔中焚烧,是受我国传统文化中“惜字如金”、“敬天惜字” 观念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习俗。

    在西充县东部,距离县城13公里的仙林镇场镇外,便有一座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字库塔。虽历经百年风吹雨打,依然静默立于山头,成为当地别具一格的古建筑景观。

    古老建筑 独特风景

    仙林字库塔屹立在仙林镇场镇东头的一座小山包上,未进入场镇便可远远望见。字库塔四周没有树木遮挡,几根高高低低的电杆架起的电缆线交织在一起,字库塔仿佛被禁锢在网中。

    登上小山包,四周景色一览无遗,仙林字库塔虽然占领着绝佳的地理位置,但是看上去并不算高大,比旁边的电线杆还矮一截。这样的一座塔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记者在现场见到,仙林字库塔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25平方米,通高16米,为六边形九级楼阁式中空石塔,基座为四边形,边长1.8米,高1米。塔身细长,每层均施6根镂空离体石柱,塔檐六角均为翘角,底层西北侧有方形化字口。

    细看仙林字库塔,塔身有明显被风霜雪雨侵蚀的痕迹,部分石柱已风化,可清晰看见一条条裂缝。塔身精美的浮雕、镂雕以及圆雕图案清晰可见,各种人物花鸟造型精巧细致。

    塔的第一层至第三层均刻有文字,第一层门额上题刻“惜字库”三个大字。第二层门额上刻有“戴匡舒彩”四字,两边的门柱上刻有“柱藉荣开日,芸编细检时”的对联,塔檐下四周刻着“大清道光拾柒年岁序丁酉拾月贰拾玖日建竖”,表明此塔的修建时间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距今已有178年的历史。第三层正面的对联已模糊不清,在当地人的指点下依稀可以看出“六书分正讹,八体辨微茫”的字样。

    仙林字库塔原有九层,现存八层,第九层和塔刹早已坍塌。当地老年人说,以前塔檐翘角上都挂有铜铃,微风拂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很远都可以听到。

    省级文物 重点保护

    这样一座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字库塔,从何而来?

    据西充县民间艺人李汝凯介绍,仙林镇场镇背后有一座圆形的山,而场镇东边又有一座突出的山包,仙林场正好将两座山连接起来,远看犹如一只巨大的金龟。传说,当年金龟要到几里外的金池寺河里喝水,场镇上的百姓认为金龟一走就要带走财路,于是决定修建一座石塔,压住金龟的头,不让它离开。

    与此相对的另一种说法则是,古时候的文人对文字十分尊崇,废弃的字纸不能随意丢弃,所有用过的字纸或废书,都要统一收集起来,放到一个地方集中焚化,焚烧字纸可以“羽化成蝶”。

    在仙林字库塔的第二层有一面碑记,字迹已经看不清楚,据说上面记载了当年捐资修建该塔的捐资者姓名和捐资数目。由百姓捐资修建该塔的说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广泛认可,由此看来,建塔压金龟头的说法只是民间传说而已。

    修建仙林字库塔的真正缘由我们已无从考证,但“敬纸惜字”的传统却在当地百姓中代代相承。

    据介绍,上个世纪70年代,一些人用绳子捆住仙林字库塔塔身,准备把它拉倒,幸好场镇周围的居民及时发现,大家一起奋力保护,字库塔才得以幸存下来。“受人为和自然等因素影响,现在的字库塔不但风化严重,而且整座塔还有点倾斜。”李汝凯说。

    1994年,仙林字库塔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仙林字库塔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仙林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向上级部门申请对仙林字库塔进行加固维修。

    在仙林字库塔不远处,有一棵树龄上百年的黄葛树,像字库塔的老邻居,默默地见证了当年人们焚烧字纸的景象。如今,仙林字库塔也成了一位历史的见证者,虽然没有人去字库塔烧字纸,祈求“羽化成蝶”,但是字库塔已经成为一个凝固的文化符号,提醒着人们敬畏文字、尊重文化。

    新闻推荐

    乡村景色美 引得游人来

    昨日上午,记者在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村看到,许多游客正行走在双龙桥村美丽的乡间道路上,不时合影留念。“双龙桥村打造成乡村旅游景点后,每天都有不少城里游客前来游玩,特别是周末或节假日,游客...

    西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