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充文庙 历经千年风韵犹存

南充日报 2014-11-06 20:19 大字

●吉怀康 李同周

在西充县纪信广场的莲花湖畔,屹立着一座千年古庙———西充文庙。该庙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后因毁损,经过元明清三代的修葺,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前,记者走进文庙一探究竟。

整个文庙建筑精巧别致,以南北轴线为通道,院内绿树林立,颇具园林风格。推开两扇朱漆木门,一阵儒雅的古风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为牌楼式建筑,山门上赫然镌刻着三个镏金大字“檑星门”,屋架为小式穿斗石木结构。大门两边有护柱石,屋顶呈歇山式结构,山门与大成殿以过厅相连。山门下有11级石阶,拾级而上,穿过石桥便到了过厅。过厅柱础分前后,前柱础原有四个石狮虽已毁损,但痕迹依存,后柱础呈莲花形。

过厅两边为左右厢房,相距19米,进深均为5.5米。建筑结构为檐下均施卷棚,十架椽屋穿斗结构,悬山式屋顶。

步行数十米穿过过厅,文庙的主建筑大成殿便呈现眼前。大成殿前有月台,殿基高1.2米。两面山墙叠梁与穿斗相结合,殿内柱梁用料粗大,四根直径为0.45米的大柱上顶,柱础呈圆形,屋顶为重檐歇山式结构,小青瓦屋面。

殿内经典古朴的飞檐红墙壁上精雕细刻着孔孟等圣人的画像,粗壮的柱子上挂满了精美的字画,正殿中央塑立着一座孔子的泥雕塑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据介绍,西充文庙古称学宫,原址位于县城南台山下。文庙内几株大榕树历经上千年,终年绿意覆盖;文庙四周有风台、鹤鸣、扶龙、铁印诸山相望。由文庙向东行数里有“川光日射锦溶溶,花睡初晴两岸风。输与匝人争秀色,问津不逐武陵红”的海棠川。向南行一里为流杯池,每年三月初三,四面八方的文人雅士便会会聚于此,吟诗作文其乐融融。

据当地文史记载,早在乾隆年间,西充文庙扩建之时,南充人杜伯宣就曾经撰文赞曰:“西充为果都山邑,自纪将军辅汉以来,代有伟人……”

熟知文庙历史的任用霖告诉记者,自古以来西充人向有崇文尚学的优良传统,当地人认为,文庙是西充的吉祥之地,也是西充人才辈出的发祥地,更是西充文化人的精神寄托,西充被称作文化县与这文庙有着很大关系,虽然历经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文庙却被依然完好保存。

因西充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2000年,文庙被整体搬迁至纪信广场莲花湖畔。在迁建中,专家们考虑到,文庙经多次维修改建,木料装修已改变了原貌,惟有其梁架结构保存较好,为做好西充文庙的异地保护工作,西充县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先对其现状进行了科学而细致的勘察测量、考古调查及资料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出文庙异地重建的复原设计,并保持了原文庙砖、瓦、梁架和雕刻等结构的原始风格。

新落成的文庙完整地保持了其旧有风貌,坐北朝南,西接纪信广场,南临莲花湖景区,整体结构严谨,布局错落有致,造型庄重典雅,新增了万仞宫墙、东礼门、西礼门等单体建筑。

如今,文庙吸引了众多本土文人来此谈古论今、吟诗作赋。明丽的阳光下,郁郁葱葱的柏树,朗朗诵读书声,无不在诉说着文庙当年的文化繁荣景象。

新闻推荐

爱心书画家黄炳馀西充“挥毫”

本报讯(记者蒋天笠)11月18日上午,著名青年书画家黄炳馀应邀来到西充县莲池乡观音堂村,参观张澜先生故居和中国民主同盟历史陈列馆。作为“半个”南充老乡,黄炳馀现场“挥毫”,写下张澜先生的座右铭“四...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