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桥村的第三次跨越
□本报记者 张立东 王青山
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一栋栋川东北民居风格的新房错落有致,深秋的南充市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村十分美丽。
此前,双龙桥村曾完成了两次跨越:2009年,引进台资企业实现整村流转土地,发展有机观光农业,打造“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2012年以来,南充全面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2013年,双龙桥村新农村综合体建成,130户村民搬入新房,该村也跻身“全国1000个美丽乡村”。
如今,以农村产权确权颁证为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农村改革,正在引领双龙桥村实现第三次跨越。
拿到“铁证”
家门口就业动力更足
9月16日,11组村民阳晓林正在装修中的乡村特色酒店内忙碌,8月她从打工地新疆回到家里,在村里新引进的酒店里找了份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这两年,回不回家一直困扰着阳晓林。在新疆的建筑工地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但无法照顾家里,特别是孩子到了入学年龄,需要家长的辅导。去年底,作为西充县试点村,双龙桥村完成了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拿到“铁证”,阳晓林吃了定心丸。8月,装修中的乡村特色酒店招工,阳晓林回来应聘传菜员,每月底薪1600元,今年国庆节酒店营业后,还将有业绩提成和年底奖金。“虽然收入不如在外务工,但离家近,还是划算。”阳晓林并不满足于当一个传菜员。去年以来,双龙桥村的乡村旅游业开始起步,人气在慢慢攒聚,自家近200平方米的乡村别墅,可以发展农家乐,“现在多学习一下,以后有机会自己干”。
村民席国清已经在这样做了。16日下午,他正在宰杀鸡,“周末有游客来,先备着”。去年搬进新家后,他投资十多万元把170平方米的新家装修好,在外地打工的两个孩子也准备回家一起经营农家乐。
机遇不止于此。西充县统筹委副主任何德华介绍,此前,由于集体经济组织下的土地划分到了社(组)一级,尽管政策允许房屋可以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买卖,但实际操作中通常只能在社(组)一级范围内进行。房屋确权颁证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房屋买卖的障碍也就打破了。席国清打算通过承租或购买的形式,在村里实现农家乐连锁经营。
解开束缚
农民离土不失利
“在外打工,还是惦记着家里的土地。”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双龙桥村1组村民曹中润心里踏实了,他家中的7.44亩地,2009年流转给台资企业四川双龙农牧公司,“当了一辈子农民,还是习惯有地。”如今,他的妻子杨东芳在公司从事除草、栽苗等工作,每天有40元收入。流转出去的土地,每年有3000多元收入,加上曹中润在县城周边打工,日子过得很红火。“离土不失利,离乡不失权,这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原则。”何德华介绍,土地流转后,农民能够享受到土地的增值效益,出去打工,对土地的权利也不会丧失。
作为双龙桥村最大的土地流转承租方,四川双龙农牧公司总经理林云飞正在把全村1600亩土地打造为有机生态产业园,重点打造台湾特色蔬菜、水果、中药材、牧业、水产、畜禽等六大种养区。由于有机种植的需要,流转的土地大部分在“休眠期”,通过撂荒实现土壤条件的改善,祛除农药、化肥残留。3年多的“休眠期”之后,他将以“公司+专合组织+农民”方式推动有机产业园建设,双龙桥村的农民不再只是打工者,他们可以通过农户返租联营模式发展生产。
捆绑在土地上的束缚正在解开。何德华说,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本身将焕发强大的“造血”能力。春节前,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西充县义兴镇百科有机农业产业园向南充商业银行借贷5000万元。
去年,通过入股分红、保底收益等方式,双龙桥村村民实现人均纯收入10261元,是西充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同周记者王青山)“大爷,您有慢性高血压,心脏供血不足,要少吃盐,少吃肥肉……”2月10日上午,西充县青龙乡雷公垭村的村医李永清正在为70多岁的“空巢老人”李万忠开处方,并嘱咐老人应该注意的生...
西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