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敬老梦我只画了一个逗号
西充县太平镇敬老院院长赵凤林,30年来为老人们撑起一把温暖的“伞”
在西充县太平镇,无人不知太平镇敬老院院长赵凤林。
6月24日,记者来到太平镇敬老院时,赵凤林正准备出门到医院看望赵体书老人。快到医院时,她走进一个小超市,买上牛奶、桃子和糖果。“老人喜欢吃零食,每次剥糖喂他时,他都高兴得不得了。”赵凤林说。
随行的太平镇民政所所长谢安民悄悄告诉记者,这么多年,进医院看敬老院老人的钱都是赵凤林自己掏腰包。
□本报记者 张立东 王青山
自己做得再多 也只是一个逗号
回到敬老院,赵凤林引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一处工地。“9月就能建好,还能再收养40位老人。”赵凤林说,这是财政拨款建设的敬老院二期,2层楼,1300平方米。
扩建敬老院是赵凤林一直以来的梦想。“多一间屋子,就能多照顾一个老人,我现在71岁,尽管身体硬朗,但毕竟不如以前,能多尽一份力就多尽一份力。”“不是赵院长,我们的晚年哪有这么安逸。”患有严重青光眼的李先顺老人已在敬老院住了22年,每次赵凤林出去开会,不论多晚他都要和其他老人一起在敬老院门口等她回来,十几米外他就能辨出赵凤林的脚步声。
赵凤林说,自己是孤儿,因为有了敬老院,自己就有了100多位爹妈,圆了自己的敬老梦。
30年的坚守,靠的是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多年的付出为她赢得荣誉,而她却说,自己做得再多,也是一个人的力量,是一个逗号,全社会能都敬老、爱老,才是一个句号。
敬老院里幸福的自给自足
赵体书老人在敬老院的“工作”是养猪,38头猪全靠他和另外一个老人养。
说是工作,其实是赵凤林建立的“以院养院、以副补院”路子,根据老人们的身体情况合理地开展种养业,老人们有相应提成。在院内养鸡、鸭、猪、羊等,开荒40余亩种植小麦、蔬菜等。敬老院建起养殖组、蔬菜组、生产组,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等增加收入。现在,敬老院的账面结余有40万元。敬老院内老人年生活标准增至4000元,每位老人每月还按时领到30-50元零用钱。
月度先进院民和年度先进院民评选也是赵凤林丰富老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先进院民都有奖励,15-22元不等。不在乎钱多少,一份荣誉能让老人们高兴好多天。”赵凤林说。
敬老院账面富裕,但赵凤林的钱包从未鼓过。当院长这些年,她从不向上级争待遇。刚到敬老院时她工资才50元,现在也才1000元,即使这样,她还想法省下一些钱给老人治病。“她帮五保老人存的钱都有4万多块钱,但是自己没有什么存款。”赵凤林的丈夫说。“敬老院自己能养活自己了,以后不管谁来当院长,老人们都能有很好的保障。”这是赵凤林为“句号”付出的努力。
离“句号”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以前敬老院一直只有赵凤林一个服务员。现在,有一个专职厨师、4个服务员,共同照顾院里的67位老人。
4年前,43岁的胥桂琼来到敬老院,成为敬老院的第二个服务员,当时只拿每月400元的工资。“愿意跟着赵婆婆孝敬老人。”
“赵婆婆做的都是善事,我们都愿意跟着她。”47岁的高易蓉去年来到敬老院。“40多岁,出去打工随便都是2000多元,现在只有800块钱,值不值?”面对记者的疑问,高易蓉说:“值,赵婆婆一辈子做这个事情都觉得值。”
“我们正在办理手续,很快,敬老院就会成为镇上的事业单位。”谢安民说,西充县专门研究决定,为敬老院的发展提供政策和机制保障,服务人员都由政府招聘,进来工作的人有“身份”。
“这样才能保证有人愿意来敬老院照顾老人。”赵凤林非常高兴,这离她“句号”的梦想更近了。
新闻推荐
扶持芦山地震灾区农村产业重建本报讯(记者邹渠)11月28日,成都一公司向芦山县芦阳镇火炬村送去3万元的肥料,支持该村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这是四川省省直农口部门扶持“4·20”芦山地震灾区农村产业重建...
西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