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运山筑高城“抗蒙八柱”成佳话

四川日报 2019-08-22 09:30 大字

离蓬安县周口镇东南不远处有一座巍峨的高山,古名运山,今称燕山寨。因山“特起,远望如崇台,近视如鸟将翔,晨披万缕云,俯视疑不属地”,故先后又有披衣山、云山、燕山之名。运山“形如屏立,横亘半空”,四壁陡绝,山顶平阔,既是风景形胜之处,又是屯兵成守之地。运山在抵抗蒙古兵进攻的战争中,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蜀川“抗蒙八柱”之一。,百丈运山筑高城“抗蒙八柱”成佳话。

宋末,蒙古铁骑进入神州大地,烽火烧到蓬州(今蓬安)一带。为救危卵于覆巢,公元1243年,四川制置使余玠采取守点不守线的办法抵抗蒙古军。他深知燕山寨处于利州(今广元)、阆中、巴州南下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遂将蓬州署以及蓬池县、朗池县、相如县署全部迁往燕山寨(燕山寨当时名为运山城)。余玠亲临运山城,指挥修建防御工事。运山又一次大兴工役,修建了州学、孔庙。至南宋淳祐七年(1247),建筑在百丈悬崖之上的环山城堡全部完成,十分壮观。

公元1250年,蒙古大军穿汉中,克阆中,进逼运山城。运山城军民利用四壁陡峭的地理优势固守,迫退蒙古军。

公元1253年,随着利州失守,川北各州宋军皆退守运山,在官兵顽强抵抗下,蒙古军始终未能攻克运山城,且屡屡被守军击溃。为表彰运山城抗蒙官兵,公元1256年,余玠命人在运山城东门刻碑,述军民同心抗敌之事迹,是为“宝祐纪功碑”。

据史料记载,余玠死后,他的继任者又增修了一大批山城。这些山城建筑在要冲之地,彼呼此应,构成了阻遏蒙古骑兵的有效防线。当时最大的山城有8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抗蒙“四川八柱”。这“八柱”是:金堂云顶城、蓬安运山城、苍溪大获城、通江得汉城、奉节白帝城、合川钓鱼城、高坪青居城和剑阁苦竹城。

郭安平 本报记者 蒲南溪 整理

新闻推荐

为了家乡荒芜的土地,她毅然返乡创业 昔日撂荒地 如今果满园

●周亮“收桃啦,收桃啦!”近日,几辆小货车停靠在蓬安县天成乡水鸭塘村香桃产业园外,村民们忙着过秤、打包、装车,个个脸上...

蓬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