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家乡荒芜的土地,她毅然返乡创业 昔日撂荒地 如今果满园

南充日报 2019-08-22 09:25 大字

●周亮

“收桃啦,收桃啦!”近日,几辆小货车停靠在蓬安县天成乡水鸭塘村香桃产业园外, 村民们忙着过秤、 打包、装车,个个脸上笑开了花。

“这是今年最后一批桃子,一万多公斤水蜜桃全部卖完了!”正在和客户交易的黄维芳笑着说。从创业那天开始,她誓言要将荒山变果园, 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如今,她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

返乡盘活撂荒地

今年43岁的黄维芳是天成乡水鸭塘村人。为了维持生计,她和丈夫常年在外做水果生意。2002年,该村发展千亩桃园产业,最终以失败告终,大面积的土地被撂荒,黄维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每当路过村里那300亩渐渐荒芜的土地时,黄维芳都从心底觉得有点可惜。“土地是农民发展经济的‘命根子’,如果合理利用,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黄维芳萌生了返乡开荒种果树的想法。

黄维芳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一说,不出所料,家里人都非常不理解。尽管如此,黄维芳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她回村找到村党支部书记、群众代表,一起到西充县古楼镇考察桃子产业。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当天看到当地一果农一背篓桃子竟卖了500多元,大家愣住了,纷纷认为种桃子效益可观。黄维芳也更加坚定了种桃的信心。

她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联合几个朋友一起承包下这片300亩荒山地,种下了第一批桃树苗。

虽然是农民出身,种植农作物也不在话下,但是真正接触种植桃树,黄维芳才发现没有那么容易。从桃子品种的挑选到树苗的选购,每件事都是之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黄维芳说,第一批采购了3万多元的树苗,一年以后结出来的桃乱七八糟,“想买的品种和人家给的品种不一样,被坑了。不光投钱,时间也耽误了,那几年没有效益。”

每每说起开荒种桃的头几年,黄维芳总是忍不住抹眼泪。然而她最终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从一棵棵小树苗到现在郁郁葱葱的桃树林,这300亩土地上,留下了黄维芳夫妻俩的脚印。

带领村民共致富

“这么大一个果园,你一个人管理得过来吗?”笔者问。“平时果园有固定的管理人员。”黄维芳说,村民土地流转后就到合作社上班,一天工资至少60元。

2014年,为了壮大产业,更好地带动群众一起致富,在乡、村的帮助下,黄维芳牵头成立了蓬安县天香桃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桃树终于开始挂果了。可到了收获的季节,又红又大的桃子没几天时间就变软了,根本卖不到好价钱,黄维芳最后才发现问题出在了种苗上。

黄维芳请来农技专家,决定对桃树进行品种改良。2016年冬天,,除了留下较好的品种40多亩,其余200多亩全部嫁接了新品种。2018年,40多亩桃树产果5万公斤左右,全部在地里售罄,毛利润达到24万元,带领园区20余名务工群众人均增收3000余元。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黄维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村民张兴光家已种桃多年,但始终产量上不去,每年只有几千元收入。黄维芳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他讲解如何修枝、施肥、管理等技术要点。今年收入达到6万多元,张兴光无比感激。

像张兴光这样得到帮助的村民有很多。只要村民需要,黄维芳都会主动为村民讲解桃树种植技巧,为想种桃子的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种上了桃树。

对于下一步打算,黄维芳表示,300亩果树丰产后,准备续流转撂荒地,扩大果树种植规模,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带动更多村民种植果树,争取让荒山变为“金山”。

天成乡党委书记李胜刚表示,黄维芳返乡流转土地种植果树,让荒山变果园,不仅自己实现了创业致富梦想,还带动了身边村民共同致富。

新闻推荐

蓬安县残联实施残疾人扶贫资金股权量化贫困残疾人当股东领分红

本报讯(汪泽民)“通过蓬安县残联的股权量化项目,我每年都能领到分红。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8月13日,蓬安县利溪镇三角...

蓬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