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祝红平放弃工作返乡创业 生态模式养牛 省了成本美了环境

南充日报 2019-01-17 05:13 大字

●郭安平

皮肤黝黑、面容消瘦,脚上穿着一双解放鞋。近日,笔者来到位于蓬安县平头乡四合院村的肉牛养殖场,40多岁的祝红平正在里面忙碌。

2015年, 祝红平放弃工作返回家乡,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养牛、种植玉米、黑麦草、甜高粱等,这种循环模式既节约了成本又不污染环境。养殖场有了一定规模后,祝红平在合作社推行“托管养殖”模式,带领更多的村民增收。

放弃工作 返乡养牛

2015年,祝红平作了一个让亲朋好友看来非常冲动的选择:放弃不错的工作,回乡养牛。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选择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打拼,留在村里的寥寥无几,每次回家都感觉家乡越来越荒凉。”祝红平说,这是他决定回乡的初衷,希望为家乡做点事,让父老乡亲在家也能有稳定收入。“我想趁着年轻,好好干一番事业,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祝红平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结。“在刚打算回家创业的时候,不晓得做什么好。考虑到家乡良好的自然条件等因素,最后选择了养牛。”谈起为何建养殖场,祝红平说。

对于丈夫的选择,祝红平的妻子徐兰芳坚定地表示支持:“他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生态养殖 节本增收

祝红平的肉牛养殖场占地5亩。一 开始,不了解养殖和疾病防治知识,祝红平经常会在网上学习养牛技术,或者到其他的养殖场取经,学习更科学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他就去请已退休的兽医和养牛专家。

祝红平采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建有化粪池,实行粪便的干稀分流,所有干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用于种植玉米、黑麦草、甜高粱等作物,作为养殖场肉牛食用的饲料。这种循环的种养模式不仅能够节约养殖成本,还能够确保牛肉的品质和保护环境。

经过3年多的发展,2018年,养殖场存栏肉牛200多头,收入了200多万元。

在种地、收获时节,养殖场会请当地农民前来帮忙,每天100元的工资,最忙的时候每天有近10名村民在养殖场做事。

“粉碎后的秸秆,是上好的青饲料。”祝红平说,饲养肉牛对青饲料的需求量非常大,为此他种了100亩地的黑麦草、玉米和甜高粱。同时,他还送了可种20亩地的玉米种子给当地农户种植,玉米归农户,秸秆归他。周边农户的玉米秸秆他也请人收集,既让农民增收,又防止农民就地焚烧秸秆污染空气。

托管模式 带民致富

如何带动更多的乡亲,特别是留守在家的老人或者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增收?从2016年开始,祝红平与当地群众商量,决定通过“托管养殖”模式带领更多的村民增收。

“托管养殖就是养殖场将进入繁殖期的母牛免费给有意愿的村民喂养,待母牛产仔后,养殖场以市场价从村民那里收购小牛。如果村民不愿意继续饲养母牛,可将其归还养殖场。”祝红平说,托管饲养由养殖场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防疫管理等全程服务,农户只负责日常放养、看护。

目前,当地有40多户村民在祝红平那里认养了40多头母牛。

“托管养殖模式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不用花本钱便能赚钱的路。”村民祝启春说,去年他家认养了30多头母牛,目前已经成功产下小牛20多头,这些小牛已经为他家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

祝红平在大力发展生态养牛的同时,还利用充足的牛粪和周围的荒山,种植了多个品种的优质水果和中药材,这些水果由于使用牛粪作为有机肥料,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市场供不应求。

如今,祝红平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四合院村和附近数十户贫困户提供种牛及养牛技术培训等。对部分特困群众,祝红平先免费赠送犊牛,并跟踪服务,帮助配制饲料,教饲养技术和方法,先后带动全村13户规模养牛。目前,祝红平养殖场内的育肥牛供不应求,连周边县(市、区)的部分村民及养殖户都专程前来学习或购买他的杂交牛犊,这让四合院村的养牛群众看到了致富奔康的曙光。

新闻推荐

区人民法院首次采用七人制合议庭开庭审理刑事案件

(全媒体记者余坤洋)1月3日,安居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的刑事案件,并按照法律规定...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