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啃硬骨头 贴心服务群众我是党员 我在一线
●彭圣洲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蓬安涌现出了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七一”前夕,记者走近3位在一线岗位上辛勤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了解他们为民服务的故事。
A 用心接待信访群众
党员名片:刘云丹 蓬安县人社局副局长
“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带着责任和感情为信访群众解决问题, 就没有化解不了的心结, 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
在多数人眼中,信访工作又苦又累,费力不讨好,令许多人退避三舍。然而,蓬安县人社局副局长刘云丹却无所畏惧,主动啃起这根“硬骨头”,一干就是14年。
6月21日,记者走进刘云丹的办公室时,他正在记录信访案件信息。“详细记录信访人员的诉求和联系方式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刘云丹告诉记者,在蓬安县民政局任职期间,他主动申请分管信访工作长达6年,开发公益性岗位193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自2010年12月到县人社局担任副局长以来,他继续干着信访维稳工作。
为了让自己懂法律、吃透政策,中专毕业的他通过自学完成了法律本科自考,又完成了党校法律硕士研究生学习。在刘云丹的办公桌上,除了一些业务书籍,还有30多本厚厚的工作笔记,每一本都详细记录着信访人员的诉求和联系方式。此外,他还将各级政策文件和信访案例梳理归类,前后整理了14本政策汇编资料。
信访干部就是党委政府的眼睛和耳朵,应该积极回应老百姓的诉求。刘云丹说,“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反映要耐心、记录诉求要细心、解决问题要诚心、攻坚克难要恒心”,用好这“五心”工作法,信访干部和信访人员就不再对立。
熊明春曾因下岗再就业问题曾多次上访,他说:“除了刘局,其他人说服不了我。他对政策很了解,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2008年春节后,熊明春被安排到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工作,一年后又调到相如镇中心敬老院担任消防安全员,因工作出色,如今他成了政府街社区党支部书记。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刘云丹总结出信访维稳“四个第一时间”工作机制,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摸清信访人员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诉求;第一时间报告县委、县政府信访维稳分管领导;第一时间由县委领导相关责任单位,派专人赶赴现场;第一时间由责任人将信访人员带离现场并妥善处置。刘云丹经手3000多件(次)信访案件,代理了几十件案子,办结率都是100%,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肯定。
B 做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党员名片:陈茂英 蓬安县磨子西街社区党支部书记
“做社区群众的贴心人,维护群众利益,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生活得幸福,这是我的责任。”
6月26日早晨,在蓬安县磨子西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几位太婆坐在门口的椅子上聊天。背后,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几位大爷正在看新闻、下象棋,谈笑风生。
原先,地处城郊的磨子西街社区是“脏乱差”的代表,流动人口多,人口结构复杂,矛盾问题多发,社区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2005年,曾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陈茂英通过公推直选,走上了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为了充分了解社区情况,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她的推动下,向社区党员、群众、辖区单位和社区的工作人员4类人群征求意见建议,收集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把每个人的小事解决好了,社会也就和谐了。”陈茂英说。随即,磨子西街社区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挂帅,社区主任担任小组长,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组员,还聘请老干部、老党员以及在群众中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包片信息员”,分布于各个小区,第一时间收集矛盾信息、处理矛盾纠纷,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成立“陈大姐”矛盾纠纷调解室,处理社区存在的重大、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搭建起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二级”平台,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2014年,在陈茂英的多方奔走下,磨子西街社区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主要为社区高龄、空巢、独居、特困以及生活自理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等服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就像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拐杖\’,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
磨子西街社区先后被评为“南充市文明社区”“南充市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南充市社区建设百家示范社区”等。
C 扶贫路上唱响青春之歌
党员名片:唐成 蓬安县石孔乡社坛村第一书记
“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唯一的目的是让村民都能富起来,也让自己的青春不白过。”
说起唐成,石孔乡社坛村村民刘同弟始终记得这位第一书记第一次来村里时的情景。当时,村干部带着唐成做入户调查,刘同弟不由得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寒暄之后,刘同弟开始介绍家里的情况。期间,唐成很少插话,只是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他恐怕在社坛村待不了两个月。”刘同弟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样。
驻村不到一个月,唐成跑遍了村民家,摸清了社坛村的家底。
社坛村与营山县茶盘乡扒岩店村相邻,因“两山夹一沟”的地势,又名吊崖沟村,当地人曾用“偏、穷、乱、散”四个字形容社坛村。
怎么脱贫?群众翘首以盼,这让唐成感觉压力很大。修路———唐成干了来社坛村的第一件大事。
一时间,到每家每户协调修路占地问题、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宣传党的政策、倾听老百姓声音,成了唐成的主要工作。很快,规划实施的4.5公里组道路顺利施工建设。目前,该道路施工建设已接近尾声。
同时,因社坛村地处狭长地段,村民住在小河流的一边,而农业生产、村民赶集又必须去往河对岸,河面上一处年久失修的石河堰和两处危桥成了村民们进出村的通道。
解决村民出行难,是老百姓的夙愿,也是唐成的心愿。
修桥的日子,唐成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抬石子、扛水泥、拌砂浆,白衬衣开始变黄,牛仔裤、鞋子上全是泥浆。村里人叹服:这个唐书记,实在!
不久,唐成又干了第二件大事———带领村民发展产业。
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发展致富产业。为补齐项目资金缺口,唐成到县级部门协调争取到扶贫资金近40万元。同时,唐成了解到村民素有养羊、养牛的传统,于是鼓励村民建标准化羊舍、牛圈,扩大养殖规模,成立养羊、养牛专业合作社。最终,社坛村先后成立3家种植、养殖合作社。
目前,唐成正积极为有意愿回乡投资创业的业主流转土地,发展核桃、秋葵、红星柚、优质桃李等种植业。同时,竭力将产业与所有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脱贫奔康产业园。
新闻推荐
撒欢★好耍———水上吊桥:说起这一座吊桥,绝对的“网红”,站上去就晃晃悠悠的,掌握不了平衡,就要掉进水里哦,享受透心凉。...
蓬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