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大镇走上农旅结合新路

南充日报 2017-12-19 07:17 大字

●周汉兵

高坪区江陵镇与蓬安县接壤,与顺庆区隔江相望,辖17个村、1个社区,全镇农业人口有2.5万人。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该镇依托大项目,瞄准大市场,积极换思维,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路子。

依托大项目吃上“旅游饭”

往年这时候,农村开始进入农闲时间。然而12月15日,记者在江陵镇元宝山村新村聚居点看到,村民们却忙个不停。有的在装修房屋,有的在基地打工,有的在园区管护树苗。村党支部书记钟顺礼高兴地介绍,中法农业科技园马上就要开园了,村民都在盘算着怎样在家门口赚钱。

村民唐贵兴家的房屋改造已接近尾声,一楼的副食店内摆满了商品,“唐氏农家乐”的招牌已经挂上。唐贵兴告诉记者,从今年5月开始,他和老伴就办起了副食店和农家乐,平均每天能接待客人50人次以上。借助新村改造的好机会,他还投入资金把房子、招牌等进行了改造。“中法农业科技园要开园了,新村也要竣工了,我们得抓紧时间完工,漂漂亮亮迎接客人。”唐贵兴很有信心。

元宝山村是该区今年计划出列的贫困村之一。全村土地全部在中法农业科技园范围内。除了征用的,其余的1800多亩土地全部被流转。镇村因势利导,引导村民就地务工,抱团吃“旅游饭”。中法农业科技园及其配套的项目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村里成立了劳务合作社,以本村村民为主体,辐射江陵坝村、牌坊沟村。如今,合作社常年务工的村民有近百人,还有不少季节性、临时性务工,村民每天收入80至120元。仅此一项,全村村民今年累计可获得劳务收入超过100万元。

同时,村里成立了旅游合作社,目前共有15户村民报名兴办农家乐,有6户星级农家乐即将建成。为满足景区需求,村里还采取入股的方式,以产业周转金入股,新建可容纳300辆车的大型生态停车场1处,新建4亩多的垂钓塘。44户贫困户保底分红,效益好了还可实行二次分红。

特色产业“引爆”乡村旅游业

与元宝山村相邻的三房沟村,从以前的纯农业村变成了如今的旅游新村,人气很旺。“村里发展特色水果栽植,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采摘。”三房沟村第一书记、江陵镇党委副书记吉江林介绍,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引爆”了乡村旅游业,而且与中法农业科技园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据了解,近年来,江陵镇围绕“都市农业”的路子,成立了三房沟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村委+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村民致富。通过合作社引领,在三房沟村连片发展青脆李、樱桃、车厘子、桃子500多亩,成片栽种血橙和沙糖桔600亩、果桑近百亩。上千亩的产业园全部见效后,每年至少为每名村民增收上千元。

据吉江林介绍,从去年开始,樱桃和李子全面挂果,已经进入盛产期;果桑明年可挂果;车厘子、桃子、柑橘等明后年也将陆续挂果。今年,该村成功举办了樱桃采摘节,短短一周时间,就吸引了游客近2万人次,实现樱桃销售收入10万余元,农产品销售5万余元。按照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分红4万余元,48户贫困户户均分红500元。

随着樱桃采摘节等特色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销售绿色蔬菜、土鸡、土鸭蛋等,不出村就能实现增收。在樱桃采摘节期间,养殖大户马全林靠卖鸭蛋收入2500余元;养鸭大户郭元能将自家存栏的鸭子和鸭蛋摆放到农产品专区出售,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元。尝到甜头的村民们欣喜不已:“真没想到,我们这个以前很冷清的村子,如今这么热闹。”

江陵镇党委书记寇兴奎表示,三房沟村从传统的农业村变成如今的旅游村,为全镇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示范。

转换思维推销农产品

据了解,以前江陵镇的产业都是各家各户分散经营,品种多而杂,既有小麦、红薯、玉米等粮食作物,也有柑橘、蔬菜、烟叶等经济作物,但大多是“星星点点”,不成规模。近年来,该镇结合传统种植养殖习惯和群众意愿,努力将传统产业打造成优势产业。

江陵镇的柑橘多年来一直小有名气。镇党委、政府着力做优做大,新栽了“爱媛”“春见”“塔罗科血橙”等优质品种6500余亩,全镇柑橘产业规模扩展至1.7万余亩,30余公里的柑橘产业带基本建成,覆盖了6个贫困村和6个非贫困村。寇兴奎高兴地告诉记者:“柑橘以前每斤只能卖一两元,现在不少市民慕名前来采摘,每斤至少五六元,根本不愁销路。”

依托旅游项目,将农产品变为旅游商品,该镇因地制宜探索开发樱桃、李子、果桑采摘节等旅游扶贫项目,建立了脱贫奔康产业园6个,惠及群众上万人。

新闻推荐

蓬安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活动

本报讯(何华英记者牟廷河)12月5日,由蓬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团委、志愿者协会等10余家协会单位共同组成的禁毒防艾宣传组,在该县相如广场举行了“禁毒防艾宣传”活动...

蓬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