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改三建” 美化“面子” 提升“里子”
●郭安平
一座座美丽新村,像明珠一般镶嵌在蓬安大地;一栋栋靓丽农房依山就势,在青山绿水间格外显眼。日前,记者踏访蓬安乡村,零距离聚焦“五改三建”工程,看到的是美丽的乡村、漂亮的农房和喜笑颜开的农民。蓬安计划用3年时间,对所有乡村实施“五改三建”工程,并确立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全\’字、先易后难”的16字指导方针。工程实施以来,广大农村的危旧房屋实现了从“面子”到“里子”的改变。
不仅改房子 还要改观念
奔涌不息的嘉陵江一路向南,在司马相如故里蓬安留下了89公里最美的身段,造就了蓬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孕育了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山、水、城相融的独特美景,不少文人骚客将此地描绘成一片美丽和谐的世外桃源。
然而,现实中“桃源”由于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导致人居环境恶劣,耕地、水源等资源性矛盾突出,千百年来与贫困相伴。2014年,全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171个,贫困人口62395人,贫困发生率达10.6%。
面对贫困,倔强而坚韧的蓬安人发愤图强,决意扭转命运。3年时间,蓬安广大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如镇牛毛漩村村民王琼英对此感慨最深,“以前住的是破旧的老房子,下雨漏雨,刮风漏风,去场镇卖个菜还要走两个小时山路。现在呢,房子整得漂亮大气,牢固结实,村道水泥路还通到了家门口。”王琼英家有6口人,包括两位多病的老人和上大学的孩子。“五改三建”不仅让她家的房屋换了“新装”,也让她的思想换了新观念。如今,她承包了30亩地种植蔬菜,喂养鸡鸭鹅、耕牛和山羊,并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成立了琼英家庭农场,带动10余户村民发展蔬菜产业。“今年纯收入能达到3.3万元左右。”说起一年的劳动成果,王琼英笑得合不拢嘴。
在牛毛漩村,像王琼英家这样实施了“五改三建”的农户有50多户,曾经破旧不堪的房屋换上了“新装”,灰墙白瓦在山水间分外显眼。
路通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旧房屋漂亮结实了……想着以后的日子,王琼英的嘴角忍不住上扬起来。
据介绍,为实施好“五改三建”这项惠民工程,蓬安要求全县所有副县级以上干部和县级部门“一把手”联系包村。每个单位入村帮扶,每个项目、每项工作都制定翔实的时间表、路线图,并明确具体责任人。组织部门向所有贫困村分批次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实施“五改三建”工程。
不仅乡村美 还要腰包鼓
锦屏镇西拱桥村离县城最近,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村子。但是多年来,脏乱差状况一直困扰着该村村民。如今,“五改三建”实施后,该村房屋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家家门口都通了柏油路,村里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同时,该县还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村子环境卫生和保洁管理,教育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65岁的相如镇油房沟村村民陈大爷是村里的清洁工,每月工资有1000元左右。他的主要工作是捡拾垃圾、清扫村道等。他说,经过宣传教育,现在村民再不会随地乱丢乱扔了。
村子变美了,要让村民富起来,发展产业是必由之路。在产业布局上,该县坚持因地制宜,使“五改三建”工程和富民产业实现良性互动。
徐家镇九龙垭村村民肖素清家的院坝外,是一片茂盛的梨树林,每年光梨子一项的收入,纯利润就有两三千元。肖素清告诉记者,她家院子周围的梨树有近百棵,老房子实施“五改三建”后,她计划借助春季赏花、夏季采摘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据介绍,九龙垭村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种植果树。如今,全村的果树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该村计划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进一步壮大采摘业,依托改造后的房屋和满山遍野的梨树发展乡村旅游业,帮助农民稳定增收。
不仅改“面子” 还要改“里子”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巨龙镇合作村村民三三两两来到活动广场上跳坝坝舞。“以前,干完农活除了打牌就没有其他活动。现在,大伙儿空闲时跳舞读报,生活充实多了!”村民邓道珍说。
“‘五改三建\’不仅要让环境变好,还要注重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该村党支部书记马代宁说,村里建起了活动广场,还组建了“夕阳红”秧歌队,充实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实施农村“五改三建”提升行动中,蓬安既注重美化工程,更重视民生工程,既要“面子”,更看重“里子”。
如何把“五改三建”做实做细做到位,锦屏镇西拱桥村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什么是改造的重点?说白了就是老百姓需要什么改什么。”在“五改三建”改造提升会上,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琼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村民刘忠碧是“五改三建”的受益者之一。“村里提供模板,我们进行改造。如今,家里告别了臭气熏天的旱厕,再也没有成群的蚊蝇了。”不仅如此,村里文明和谐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刘忠碧说,“五改三建”不仅让村子变美了,还增强了全村人的凝聚力、向心力,越来越多村民开始主动关心村里事务,主动照顾孤寡老人,主动捡拾垃圾、维护环境。
◆相关链接
完善机制 巩固“五改三建”成果
村子环境变好了, 能不能保持住?为避免出现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蓬安探索建立“五改三建”长效管护机制。
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发动农民捐款、引进民间资金、借助社会力量”等途径, 解决环境管护缺资金的问题。 巨龙镇合作村通过财政专项支持、村民自筹、争取上级帮扶、动员个人投资等途径, 整合资金数百万元,实施项目10余个,全村道路全部实现了“白改黑”;锦屏镇西拱桥村发动企业捐款数十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是蓬安探索出的又一长效管护机制。长梁乡鹅项颈、龙蚕镇一碗水等村制定出台“卫生公约”,建立农户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三包”责任制。从低保户和困难户中选聘卫生清洁员,定期对村道、公共场所进行保洁。实行“户收集、村运转”方式,每月将集中清理的垃圾清运到县垃圾填埋场。每季度对农户家的环境卫生进行考核,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评分,在农户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将整村土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生态农业种养殖土地流转 村民变股东
●本报记者雍宏伟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位于南大梁高速利溪段互通出口,整村土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生态农业种植,特种珍禽养殖。目前,村民靠土地流转入股,大部分老百姓又在园区打工挣钱...
蓬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