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村貌大变样 百姓生活更美好
●本报记者 张蓉萍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是蓬安县脱贫攻坚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前西拱桥村的真实写照。现如今,走进西拱桥村,曾经灰头土脸的房屋全都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秦砖汉瓦式的小青瓦房屋,整个村落面貌一新。
从难题入手 补基础欠账
土地里整齐栽植的一棵棵“不知火”已开始挂果,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农家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树中……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西拱桥村,就宛如行走在画中,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后的西拱桥村发生了大变样。
“改造前,村民房屋外的颜色五花八门,家门口没有花台,地上坑坑洼洼,柴草、杂物乱堆。”说起以前的村容村貌,西拱桥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政位感慨颇多。西拱桥村距离蓬安县城5公里,由于村民就近进城务工,村里常住人口不足百人,80%以上的土地撂荒。
西拱桥村从百姓最直接受益的民生难题入手,除了民居改造、村庄绿化等常规“动作”外,还把“五改三建”(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池、建家、建园)作为主攻方向。
“以前平房老宅的排污管道太细,污水流得家门口都是,挺闹心的!”村民张青平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对排污管进行了改造,让全村的生活污水都能流进污水管网,不仅环境美了,产生的中水还能用于果树浇灌。
西拱桥村还是柑橘专业村,家家户户种果树。以前,修剪下来的树枝堆放在门前屋后,杂乱不堪;为维持村庄整洁,村里建起了以树枝为原料的沼气池,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如今村里环境变好了,他就成了村里进城务工农民中的第一个返乡的代表。
村民刘忠碧,丈夫失联多年,独自一人带着3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家的房子快20年没翻修过了,一下雨就漏水,屋内潮湿不堪。在市政协的帮助下,现如今,刘忠碧家的房屋整洁干爽,屋后还建有100平方米标准式的羊圈。
“今年大娃儿外出务工了,一对龙凤胎儿女在读书,我就在村里打扫卫生挣点工资,家里喂点家禽和山羊,生活开始变得好了起来。”刘忠碧说。
不砍一棵树 留住乡愁搞旅游
青山依旧在,只是村颜改。不砍树、不挪石、不毁草,如今的西拱桥村,村连组、组连户,道路四通八达,因势而建的川东北民居清爽整洁,村民用上了自来水,点燃了天然气,厕所不再臭烘烘,牲畜都有了标准化的圈舍,房前屋后的庭院不仅干净整洁还能产生效益。颇具乡愁图景的西拱桥村开始筹划着,用5年时间将该村建成城郊农业示范村,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近郊旅游目的地。
在西拱桥村的广场上,宣传栏内的村规民约格外引人注目。“西拱桥,是福地;相如里,人称奇……”用三字经形式展示出来,形式新颖,朗朗上口。“这是我们将村规民约制定好以后,找来本地的乡贤和老师专门编写的。”王政位说。
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只依靠展板宣传还不够,村上现在还成立了文艺演出队伍。村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无论是当观众还是当演员,都在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除了在村里演,文艺队还到附近村落巡演。
“‘五改三建\’不仅要让环境变好,还要注重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王政位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不仅有500多平方米的活动广场,还组建了秧歌队,充实村民文化生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西拱桥村村民三三两两来到村里的中虹广场跳起了坝坝舞。“以前,干完农活除了打牌就没有其他活动。现在,大伙儿空闲时跳舞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生活充实多了!”村民刘素清说。
“基础设施完善了,接下来我们还要完善村里的管护机制,让村子持续美下去。”王政位表示,他要尽力将村务工作做好、做实,让回村的村民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乡愁。
新闻推荐
●彭圣洲采访地点: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采访对象:花房子村贫困群众林克有“到屋里坐,到屋里坐……”10月18早上8时许,记者来到位于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易地扶贫...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