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院坝夜话 干群敞开心扉说心里话2016年以来,1000多名机关干部开展“院坝夜话”2000多场,收集意见诉求3900多个,解决问题3563个,协调帮扶资金200

南充日报 2017-08-31 03:20 大字

蓬安组建390余个院坝夜谈小组,以农 村 文 化 广 场 为 阵地, 每月轮流到各村开展活动

●郭安平

一盏电灯、一张方桌、一杯清茶,围桌而坐,家长里短,敞开心怀。日前,蓬安县长梁乡鹅项颈村村委会的文化院坝里,30多名村民与帮扶人员、乡村干部围坐在一起,随着夜幕的降临,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夜话”拉开了帷幕。

“转眼间,大半年过去了。今晚与大家坐在一起,就是聊聊帮扶单位、乡上干部和村干部都为村里做了哪些事?群众对哪些满意,哪些不满意?还有什么要求?大家尽管提。”长梁乡党委书记邓欢简短的一句开场白,道出了“夜话”的主旨。

“我要特别提醒的是,大家伙打了谷子,不要把稻草一把火烧了了事,这样会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鹅项颈村党支部书记陈道科站起来说。

“去年12月,西南石油大学校长赵金洲了解到我们村需要安路灯。今年元旦,村里的路灯就亮起来了。共产党的干部说到做到,让我们十分感动。”村民向居规有感而发,去年冬天的一个夜里,向居规的亲戚来他家做客,走到村外便找不到路。没有手电筒,向居规凭着手机微弱的光线好不容易把客人接到。回来路上,客人一不小心滑到了路边水沟,扭伤了脚踝,这事一直让向居规感到内疚。去年12月,该村帮扶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的校长赵金洲了解情况后,决定帮助该村安装路灯。路灯亮起来的那天晚上,向居规来来回回在路灯下走了数个来回。

“这两年,西南石油大学,县委、县政府和乡上的干部三天两头往村上跑,帮我们修建了水泥路、接通了自来水,维修了房子,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今年春节儿子孙子回来,说村里的网络好用得很,这一切都得感谢西南石油大学驻村‘第一书记\’李平。”谈起村里的变化,老党员唐志全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生活了60多年的鹅项颈村地势较高、山势蜿蜒、道路崎岖。被列为贫困村之前,村子交通不便、通信不畅、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该村的发展和百姓致富的步伐。为了解决鹅项颈村村民的通信网络需求,“第一书记”李平积极联系市、县通信部门,在长梁乡党委、政府和蓬安县电信公司的支持下,完成了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于春节后在该村党建活动室开通光纤宽带和无线WLAN,实现了乡亲们的网络梦。

“我们村越变越漂亮了,维护村里的环境是我们的责任。提醒一下个别村民,不要将垃圾直接倒在沟渠里面,多走两步倒在垃圾池里多好呢。”村民陈乾茂说起个别村民乱倒垃圾时有些生气,“不好的现象,村上必须得管管!”

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帮扶人员和乡村干部全程记录。长梁乡党委书记邓欢说,群众和干部在一起就村里大小事务摆“龙门阵”,这种形式很好,没有遮掩,大家都敞开心扉讲,对村里的发展和乡上的工作开展都有好处。

“院坝夜话”中,干部们还向群众发放“干群连心卡”“政策明白卡”“村务公开卡”等,让群众办事更方便,了解政策更便捷,更放心村里的工作,更信任党委和政府。

从解决“路灯”问题,到新农合如何报销、蔬菜产业怎么做大、道路如何连通、垃圾和污水怎么集中处理……“院坝夜话”让干部进村入户的时间由白天延伸到晚上,让群众的上访变为干部下访,让群众把想说的话说出来。“院坝夜话”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搭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

据介绍,2016年以来,蓬安按照“1+1+N”模式,即1名科级干部、1名乡镇工作人员和N名村“两委”成员组合,组建了390余个院坝夜谈小组,以农村文化广场为阵地,每月轮流到各个行政村开展“院坝夜话”活动,通过与农民摆龙门阵、拉家常、说心里话,打通联系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帮助解决各类民生问题。

据统计,2016年以来,蓬安县1000多名机关干部,开展“院坝夜话”活动2000多场,收集农民意见诉求3900多个,解决问题3563个,协调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网格化管理 增强秸秆禁烧管理力度

(周亮)“大家一定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青贮等环保的方法处理秸秆……”8月21日,在蓬安县开元乡场上,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对农作物秸秆禁烧进行宣传。日前,该县水稻收割正在忙碌进行,为进一步加强秸...

蓬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