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助学贷款 为1327名贫困生圆大学梦

南充日报 2017-08-24 03:20 大字

(彭圣洲)“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也谢谢学生服务中心的热心服务,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就为我办好了助学贷款!”8月21日,收到8000元助学贷款到账信息的邓芳瑜开始憧憬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家住蓬安县茶亭乡小天井村的邓芳瑜本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父母离异后,一家人全靠父亲外出务工维持生计。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父亲积劳成疾,加之身患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疾病的爷爷和年迈体弱的奶奶皆已丧失劳动力,一家人如今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

家庭生活的窘迫,让邓芳瑜更加发奋读书。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虽圆了大学梦,但一家人却因为学费问题陷入了无助和彷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让邓芳瑜一家看到了希望。但因父亲无法下床行走,爷爷奶奶均已超过共同贷款人的年龄,怎么才能让邓芳瑜获得助学贷款,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特事特办!考虑到邓芳瑜的特殊情况,让其姑姑作为其共同贷款人。”蓬安县教育局学生服务中心主任方华东告诉记者,从网上申请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簿的复印,再到与共同贷款人签合同,一站式服务很快让邓芳瑜顺利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8000元助学贷款直接打入她的银行卡。

方华东告诉记者,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国家贴息、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信用贷款,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等费用,读书期间年年可贷。“本科、专科学生可享受每年8000元的助学贷款,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年可以贷12000元。”

记者从蓬安县教育局学生服务中心获悉,该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自7月15日启动以来,已为1327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贷款手续,贷款金额达1050余万元,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新闻推荐

从学徒到企业老总,从企业老总到残疾人……面对疾病和贫穷,他坚定信念,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走上一条充满希望的创业路经历坎坷见彩虹 山村有位励志哥

●本报记者易立权在蓬安县龙蚕镇一碗水村,一提起“励志哥”,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励志哥”名叫卢红斌,他的经历被村民津津乐道。从学徒到企业老总,再到身患疾病的贫困户,最后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并...

蓬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