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旗辉映奔康路———加强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的蓬安实践

南充日报 2017-07-26 02:38 大字

●本报记者 陆待君

一个个塑料大棚整齐排列、绵延成片,宛若分布在青山绿水间的巨型琴键;一条条水泥路,好似飘逸的玉带,蜿蜒在如诗如画的田野、乡间;白墙黛瓦的村居依山而建,川北民居特色尽展无遗,在淡淡的晨雾中若隐若现。蓬安县相如镇油房沟村,一个昔日的穷山村,如今在脱贫攻坚大潮中华美蝶变,成为幸福美丽新村的闪亮“名片”。

7月23日清晨,太阳还没露出脸来,60多岁的村民李兴华早早来到脱贫奔康产业园,满心欢喜地采摘早已熟透的西瓜。“自从村里有了脱贫奔康产业园,我们这些老婆婆也能在家门口挣到工资,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李兴华一边摘西瓜,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在产业园务工每天可以挣50元钱,工资月月兑现。此外,还有土地租金和入股分红收入。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发展能力弱,是蓬安脱贫攻坚一度面临的严峻挑战。去年,蓬安成功实现脱贫摘帽,今年又定下58个贫困村出列、7584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如何实现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决战全胜?蓬安县的做法是:加强党建助力精准脱贫,让党建与扶贫双轮驱动、融合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 加强基层党建是重点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当过兵、干过记者,又是农村娃出身的杨常春就是这样的“领头羊”。

走马上任新园乡油坊坝村第一书记后,杨常春便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听取意见;接着,又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召开恳谈会、组织生活会,找到村班子软弱涣散的症结: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有的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在推诿扯皮中有了隔阂;班子队伍不团结,干部遇事绕道走,群众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脱贫攻坚常常遇到阻力。

问题导向不回避、直面解决谋良策。杨常春与新园乡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向村干部们深入浅出地宣讲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主要政策、措施办法,抽出业余时间与他们交心谈心、交换看法,并对村干部的分管工作进行调整优化。真心,汇聚共识;真情,凝聚力量。村“两委”班子成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劲头十足,大家拧成一股绳,投身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了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有了村第一书记杨常春的示范引领,油坊坝村全体村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步伐坚定、勇往直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行走油坊坝村,记者看到,2000多亩桑树遍布山间,一眼望不到边;新修的柏油路逶迤向前、通村达户;一幢幢独具川北民居特色的楼房,点缀在充满生机的大地上。

“5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包,你看,现在变化多大!”烈日下,杨常春黝黑的脸上,豆大汗珠如断线的珠子往下滑落。“万亩蜀北桑海以油坊坝村为中心,将与邻近的渔房村、面坊垭村以及利溪镇的挖龙坳村、量金斗村和龙蚕镇的金家沟村、冯家坡村实现连片发展,形成规模庞大的桑树循环产业带,从而带动4个贫困村、137户贫困群众脱贫。”顺着杨常春手指的方向看去,桑枝翠绿、桑海惹眼,脱贫致富产业正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拔节生长”。

“班子团结了,群众支持了,啥事都好办!”望着眼前的一切,杨常春感触颇深。

不止油坊坝村。在相如镇牛毛漩村精准脱贫户郑富海看来,新来的第一书记敬雪章同样“板眼多”。驻村不久,敬雪章就搞起“党建责任田”,以组为单位划片,48户贫困村民各归其中,村党员和干部是“党建责任田”的责任人,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评比。党建与扶贫有机融合,脱贫对象与扶贫责任人精准对接,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互促共进。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党员干部带了头,群众肯定会加油。”敬雪章说,如今,昔日贫穷的牛毛漩村建起了600余亩的脱贫奔康产业园,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村民逐步富了起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敢打硬仗,能办实事,这样的基层党组织才是真正的“战斗堡垒”。“打造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关键在于选好党员能人。”蓬安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余翔告诉记者,除配强171名第一书记外,蓬安还将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对后进村实施包抓整顿工程,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据介绍,目前,蓬安3名脱贫工作突出的年轻干部被提拔为乡镇长,25名30岁左右年轻干部被选拔进入乡镇班子,从第一书记中提拔17名,从乡镇驻村干部中提拔18名。同时,已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班子6个,通报批评12名第一书记、召回不合格第一书记2名,严肃问责干部18名。

党建引领奔康 做强增收产业是根本

“土地贫瘠荒山岭,乱石包上杂草生;没有一寸水泥路,泥巴土地难出行;老弱病残留守者,日子过得很清贫。”这是曾经流传于蓬安县巨龙镇百姓中的顺口溜。

如何通过党建引领,帮助百姓脱贫奔康?巨龙镇通过整合马家嘴、合作村和分水岭村三个村党支部,成立了万亩奔康产业园联合党总支,通过党总支统筹、整合3个村的所有力量,有效地把党小组建在脱贫攻坚产业链上,有效地把党员聚集在扶贫产业上。

“联合党总支的成立,有效破解了村与村之间推诿扯皮的问题,整个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一个目标一盘棋、同心协力齐努力的局面。”巨龙镇党委书记严清权告诉记者,产业园于今年2月规划、3月正式启动,短短4个月时间,核心区面积达5000亩的柑橘产业园已初具规模。产业园可以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万亩优质柑橘产业发展,让8000余人搭上奔康快车。

巨龙镇党建引领脱贫奔康,仅是蓬安县党建引领奔康的一个缩影。在麦伦脱贫奔康产业园区蔬菜大棚基地,智能恒温大棚里各种名贵花卉和杂柑苗长势喜人,工作人员通过远程监控掌握农作物长势。该园区覆盖碧溪乡、新园乡所辖6个行政村,通过整合6个村的党支部,成立麦伦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党委会,设立麦伦机关党支部,党员达36名。目前,蓬安已建成园区党委3个、各类产业党支部11个、产业党小组30多个。

蓬安通过“单村新建、联村共建、跨乡连片”的方式打造脱贫奔康产业园,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功能型党组织。先后招引10户龙头企业入园发展,组建了47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家庭农场,并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代销代购、农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党群同心谋发展 激发内生动力是关键

午后的阳光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杨家镇伏岭村三组半山腰一座崭新的民房里,62岁的唐道辉躺在凉椅上,一边吹着电风扇,一边悠闲地用手机上网。(下转2版)(上接1版)

过去,唐道辉家穷得很。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他在政府引导和帮助下,不仅修起了新房,还学会了养羊。去年,他卖了20只羊,赚了5000多元钱。

“政府帮我脱了贫,今后发家致富还要靠自己。”唐道辉指着手机网页,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我现在掌握了养羊技术,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正在学习如何搞电商,想通过互联网把羊子卖出去,既省事、又挣钱”。

在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蔬菜大棚里,叶德义等十几位村民正在大棚劳作。远处青瓦白墙的新居依山而建,宽阔的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现在变化真是大啊!”叶德义告诉记者,原来花房子村交通不便,一直没有致富产业,到处是土路烂房,成片田土荒着,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

2014年,南充花好农业有限公司准备来投资搞现代农业,但当地村民顾虑重重,“除了收点租金,还有啥好处?企业搞不走,拔腿走人咋办?”现场调研后,花好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有些担忧:“村民要是不支持,产业怎么搞?”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和业主都吃“定心丸”。结合该县党员***示范工程,全村49户贫困户与公司、帮扶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了花房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股权量化给49户贫困户。合作社返租倒包土地,种植有机大米和油菜,公司免费提供技术、种苗和肥料。

“家门口就能打工,一年能挣18000元,加上年底分红2000多元和土地租金,算下来真不少!”去年,叶德义一家甩掉了多年的“穷帽子”,“现在,我们与企业绑在一起,企业搞好了,我们才能长久致富,园区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

蓬安还通过感恩教育、评选典型树新风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相如镇、锦屏镇、巨龙镇、长梁乡、利溪镇等,因地制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嵌入新村醒目位置。相如镇牛毛漩村,贫困户自发组建了感恩奋进宣讲队,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知党恩、知感恩、知奋进。

目前,蓬安县已有400名贫困群众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208人,已加入党组织的精准脱贫人员有18人。

蓬安,以加强党建助力精准脱贫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丘陵地区脱贫奔康、扶贫扶志的新路子。

新闻推荐

逐一梳理分析、逐一专题研究、逐一落实举措,任务到人、责任到岗、要求到位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南充总体整改率近九成

●本报记者罗琴7月18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针对今年省环保督察组移交的98项现场检查问题、257件群众信访案件和5个方面14类突出环境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相关部门逐一梳理分析、...

蓬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