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被家乡的创业政策吸引,农民工潘艳君决定回乡创业———返乡发展蚕桑产业 建成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

南充日报 2017-07-06 03:19 大字

●彭圣洲

7月3日,在蓬安县金甲乡焰山村的龙祥蚕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业主潘艳君正和工人们一起采摘桑叶。这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用智慧和汗水发展蚕桑产业,他成立的专合社更是成为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中心试验示范点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

专家支持发展蚕桑产业

1974年,潘艳君出生在蓬安县金甲乡焰山村。迫于生计,1991年下半年,原本在金马小学任教的他,选择外出务工。

2016年初,潘艳君回家陪伴生病的母亲。期间,他了解到蓬安正在不断降低创业门槛,同时还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同年3月,潘艳君开始收集资料,准备创业。4月,他和朋友来到重庆市江北蚕种场,对叶桑、果桑、蚕桑产业以及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等地进行了连续3天的考察。也就是这3天,坚定了他养蚕的信心、给了他养蚕的“软实力”。“考察结束时,西南大学蚕桑领域的相关专家表示,愿意长期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潘艳君说。

2016年4月中旬,西南大学蚕桑领域的专家来到焰山村收集数据,评估养蚕风险:“焰山村适合养蚕。”潘艳君开始根据西南大学蚕桑专家提供的技术试养5张蚕。潘艳君告诉记者,在临时大棚中,5张蚕开始孵化,梦想也在这里开始起步。与此同时,买桑苗、栽桑树、流转土地、成立蚕桑种养合作社等,发展蚕桑产业的相关事项都在有序推进。

2016年10月,西南大学的蚕桑专家再次来到焰山村提供技术指导,国家蚕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也来该村做蚕桑病虫害防治实验。在专家们看来,一个现代化的蚕桑种养基地正在成形:昔日长满杂草的荒山变成了漫山遍野的桑海,新修的2.2公里公路让汽车可以直接开到蚕房,2620平方米的4个现代化标准蚕房即将完工,办公室、员工宿舍、桑树食用菌出菇房正在加紧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潘艳君与西南大学、四川省蚕业研究所、重庆市蚕业研究院等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他的专合社成为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中心试验示范点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

如今,潘艳君的合作社已完成投资238万元,流转土地490.66亩,栽植桑树和果树,120平方米的标准化小蚕共育室、4个现代化标准蚕房、桑树食用菌出菇房和办公室、员工宿舍已投入使用,各项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

循环种养提高桑园效益

潘艳君介绍,在蚕桑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在以养蚕为主业的前提下,要把桑园间作和桑枝食用菌、蚕沙利用一同纳入建设,目的是大幅度提高桑园的综合效益。

为了保证蚕能吃到最好的桑叶,在种植桑树过程中,要按时修剪桑树枝。如何合理处理堆积如山的桑树枝?

“变废为宝,将桑枝制成菌袋,生产蘑菇。”潘艳君指着桑树食用菌出菇房旁边的发酵池说,首先要将修剪下来的桑枝放置两个月,待其干透后就用专用粉碎机对桑枝进行粉碎,然后就对这些细小颗粒进行消毒、发酵、装袋、高温灭菌、接种,一般25天后就能出菇。

潘艳君告诉记者,除了种植桑树食用菌,专合社还将桑枝食用菌的菌把和新鲜桑叶混合用来养殖跑山鸡。跑山鸡在桑树基地放养以清除杂草,为桑树提供良好生存环境。同时还在桑树下间种花生、土豆,养蚕的蚕沙还用于养殖草鱼、白鲢、鲫鱼。

目前,6000多袋桑枝食用菌已经开始产菇,并顺利进入县城各大超市销售。修复后的蓄水池中养鱼3800尾。生态养殖土鸡、土鸭100多只。

“下一步,专合社将继续扩大种桑面积。年底,桑枝食用菌菌袋将达到10000袋,生态养殖鸡、鸭将超过500只。”潘艳君说。

专合社规模扩大后,潘艳君没有忘记乡亲们。如今,有近100人在专合社务工,其中有贫困群众60余人。“60块钱一天,算上加班费,1个月能挣2000多元,还有土地流转金和年终分红。”在专合社务工的彭致琼告诉记者,“家门口就能挣钱,对于脱贫,我有信心。”

新闻推荐

吴群刚在检查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强调抓好隐患排查整治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张春华)6月26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群刚深入高坪区和蓬安县,检查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吴群刚强调,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汛期防灾减灾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未雨绸缪,积极主动抓好隐患排...

蓬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