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百牛渡江”过三关 渡出一个新天地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6-06 06:29 大字

□本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5月22日8点30分,蓬安县相如镇油房沟村嘉陵江畔,近200头水牛集结于此。一声鞭响后,百牛齐发,游向宽阔的江面,直奔江心长满牧草的小岛。

岸边,围观游客们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这个生态奇观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百牛渡江”。

作为一个乡村游景点,它从诞生到知名,仅用了几年时间。但其背后却隐含着太多故事。日前,记者走访了油房沟村,找到“百牛渡江”的策划人王元国,探秘“百牛渡江”品牌打造的台前幕后。

第一关

乡村游项目缺资金就地取材做起“牛生意”

油房沟村是传统的纯农业村,全村耕地仅有700余亩,人多地少,以传统农业产业为主。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当地村民有养殖水牛的习惯。

嘉陵江流经该村,因江水冲刷,泥沙沉积,形成两个巨大的江中岛:太阳岛和月亮岛。

1994年以前,嘉陵江油房沟村段水位不高,牛儿可直接走到岛上吃草;1994年以后,随着下游电站蓄水,导致嘉陵江水位升高,油房沟村的牛儿们禁不住对岸的“美食”诱惑,仍趟过江水上岛吃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每天日出渡江上岛、日落涉水归栏的习惯。

10余年前,旅游开发热潮渐起。紧邻蓬安县城的油房沟村摩拳擦掌,准备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吸引县城居民前来消费,实现全村产业的升级。

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国带领村干部们奔赴外地取经后确定了目标:都市休闲农业。

“先建一个跑马场,再搞个牛拉车项目,然后还要配套建设50亩蔬菜基地和50亩水果基地,把城里的人吸引到村上来。”但王元国的这个乡村旅游项目却遇到资金难题,“没有启动资金,什么也搞不成。”

就在这时,王元国看到每天渡江吃草的牛儿,灵光一闪:村里有的是水牛,为何不尝试把牛儿集中起来渡江,或许还有观赏价值?!

本着“就地开发已有资源,最大化节约成本”的原则,王元国开始张罗水牛渡江的事宜。

没想到这一试,果然试出了名堂。

第二关

“出场费”难兑现惹风波村支书急中生智解难题

最开始没钱做广告,到油坊沟村来观赏这一景观的人群主要以商务考察团为主。

“一般组办方会提前来通知,我在前一天晚上便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把牛儿赶过来一起渡江,但村民不能白干活,做这件事会耽误了他们的时间,所以我们达成了口头协议,一头牛渡一次江,给农户5元钱。”王元国向记者回忆道。

但在结账方面却遇到了麻烦,差点断送了这个旅游项目。

由于村上没有多余的资金,每次村上只能出面软磨硬泡,鼓励村民赶牛,等到村上与考察团组织方结完账后再给村民兑现。

这就面临一个难题,考察团的结账周期不固定,有时是观赏完牛儿渡江后现结,但有时却要等很久,“出场费”不能及时兑现,村民们便有了意见。再加上每次都是村上出面与考察团结账,更有村民质疑其中有水分,他们认为村上在中间截留了一部分钱。

村民有意见,项目便难以进行下去。怎么破解?王元国想到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先垫付,“先把台子搭起了,把声势造起来”,但随着后来观赏人数的增加,王元国也面临资金周转的难题。

就在王元国为资金周转犯难时,转机悄然而来。

2008年6月,一个商务考察团前来观赏后便径直离去,工作人员因疏忽忘记了结账,村民赶完牛后拿不到钱,顿时炸开了锅。

这一突发事件将王元国推上了风口浪尖。

王元国没有更多的思考,一路小跑奔着考察团的车而去,终于在几公里外的镇上追上了考察团,拿回了赶牛费。

拿到钱后,王元国又一路小跑回到村上,村民看到他时的第一反应竟是开怀大笑。

原来王元国跑得太急,步子迈得大大,裤子早已被撕破了一条大口子,一路穿着烂裤子而归。

见此情景,王元国灵光再现,借机假装嗔怒,对着村民就是一顿抱怨:“都是为了你们的钱,害得我裤子都跑烂了,真丢人。从今以后,赶牛实行每天记账制度,按月结账。”

“看着王书记为了我们村的发展这么拼,我们也觉得以前那种只顾自己利益的想法不对。当王书记提出按月结账时,我们也就欣然同意了。”当时在场的村民李定辉回忆说。

解决了结账问题,也就为整个项目的运作赚得了更多机会。

第三关

游客较真逼出新招“百牛渡江”闯出旅游致富路

“当初取名百牛渡江,是为了营造一种震撼的感觉,但没想到这个名字却引来游客质疑。”王元国说,当时由于村上的水牛少,总共加起来也不到50头,有较真的游客提出质疑,“百牛渡江”为何不是100头?作为一个新兴旅游产品,可不能在质量上打折扣。

油房沟村的牛不够,就只有到外村去借,东拉西扯勉强能凑够100头。但这样做的操作成本太高,村上也没有多的钱去购买水牛,怎么办呢?

村干部们又想到一个主意。

2007年村上成立百牛渡江合作社,号召村民拿牛入股,参与渡江表演,并按股分红,如此与村民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

每头牛参与渡江,游一次能赚5元,这个消息一经宣布,有经济实力的村民便争相购牛入伙,最终合作社的水牛总量突破了200头,参与农户达到17户,油房沟村再也不用担心游客们的质疑了。

随着“百牛渡江”名声的越来越大,当地政府将这个项目纳入了补助范畴,每年还拨付了转款,补助村民。平均下来,一户农户每年能从百牛渡江项目中分到5000余元,同时当地政府还出台了牧草奖补政策,每户农户能得到5000余元的补助。

“每年我们还要出售60余头老水牛,每头牛还能卖1万余元,这些共同形成了参与农户的收入。”王元国告诉记者,他们不仅要让游客看 “百牛渡江”,还要开发渡江牛肉,要做大这个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如今,村上引进了食品加工企业,做起牛肉加工生意,在“百牛渡江”旅游点,还开起了牛肉干专卖店。

该村还争取政府补助,修建了统一的牛舍和观景台,“百牛渡江”带动了油房沟村的乡村旅游,目前该村农家乐已达到8家,农业生态园有9个。仅旅游一项,每年便能为全村带来100万余元的收益,实现人均增收1千元。

新闻推荐

南充市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议在蓬安召开

5月23日,南充市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议在蓬安县召开。各县(市、区)食药监局分管领导、市食药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蓬安县教育局领导、全市学校代表近100人参加会议(如图)。会议期间,与会人员...

蓬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