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蓬安探路丘区农业供给侧改革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6-01 04:06 大字

把“农业不可能”变“产业有可能”

□刘永红 本报记者 樊邦平

当前,四川省各地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但作为人多地少,经济基础差,生态底子薄的丘陵农村,如何才能找到一条既能带动经济又能保护环境的产业模式,这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地处川东地区的蓬安,以大园区为引领,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走农旅相融道路,成为了丘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样板。

创新做引领蓬安传统农业优雅转身

5月18日8点30分,嘉陵江畔的蓬安县相如镇油房沟村,一声鞭响,两百余头水牛争先恐后游上宽阔的江面,径直奔向江心长满牧草的岛屿。

看到此处,江岸的游客们则是掌声不断,赞叹不已。

这是蓬安县独创的乡村旅游品牌——百牛渡江。

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国告诉记者,油房沟村有养牛的习惯,以前牛儿也常常自发渡江吃草,为了发展乡村旅游,村上创造性地想出了集中赶牛渡江的构想,把全村耕牛集中起来,赶过江面,形成了极强的视觉震撼,没想到一炮打响,成了当地一张旅游名片,全村村民也由此每年实现人均增收上千元。

把“耕地牛”变成“旅游牛”,让一个普通村吃上旅游饭,油房沟村撬开农旅融合大门后,蓬安县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也由此大开。

当日上午,在利溪镇花房子村花好月圆养殖基地,鸵鸟、孔雀等鸟兽正悠闲进食,镇党委书记何健正忙不迭地催促着施工人员加快进度,完成基地外道路周边的绿化设施。

该养殖基地计划今年10月初开园迎客,它是蓬安县从零起步打造的一个农旅相融项目。

何健告诉记者,花房子村是传统的丘区农业村,种植品种单一,农民收入微薄。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探索丘区农业新路,当地引进了业主,搞起了生态养殖,并借此发展成为集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园区。

瞄向100亿产值把“不可能”变“有可能”

把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嫁接到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中,把更多“农业不可能”变成“产业有可能”,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蓬安探索解开了丘区农业发展的难题。

“蓬安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但传统农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我们唯有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闯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蓬安县委书记蒲国告诉记者,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已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南充“成渝第二城”的建设目标和市场需求,未来蓬安将以“一园四带”产业培育为重点,同步推进脱贫攻坚,农村改革,新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和乡村治理等工作,到2020年粮食总产将稳定在36万吨以上,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山羊100万只以上, (紧转02版)

新闻推荐

吴小可在蓬安县巨龙镇合作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 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落地

本报讯(记者张蓉萍)5月26日下午,市政协主席吴小可前往扶贫联系点蓬安县巨龙镇合作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市政协副主席王翠花,市政府秘书长、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向贵瑜,市政协秘书长温桂彪参加...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