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把锄头见证农村40年嬗变

南充日报 2016-09-22 00:00 大字

"> " target="_blank">●王陈 成小薇

40年前,凭着手里的锄头,郑付海成为周边几个公社小有名气的劳动模范;30年前,抡起锄头,郑付海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10年前, 郑付海放下锄头,在嘉陵江边的沙石场打散工。如今,郑付海的锄头被“束之高阁”,成为牛毛漩村农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的“展览品”。

由于交通不便,离蓬安县城仅8公里的相如镇牛毛漩村一直鲜有人问津。由于贫穷,村里至今保留着“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由于落后,村里仍然有48户109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贫穷与落后互为因果,如同一个漩涡裹挟着艰辛的生活周而复始,直到牛毛漩村被县里确定为今年出列的摘帽村。

随着扶贫力量的介入,村子一改往日的沉寂,到处都活跃着修路、兴水、建房的身影。从山上往下看,环村路犹如一条玉带环绕山腰。山涧里,鱼塘像两颗蓝宝石,镶嵌在青山绿水间。蔬菜种植区、柑橘种植区、大耳朵羊养殖区、林下养殖区把村子装扮成不同的色块。忽如一夜春风来,曾经习以为常的落后面貌被清除得不留痕迹,这让贫困户郑付海有些恍惚,过去的一切仿佛从未发生过。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在牛毛漩村的脱贫实践中,曾经被视为贫穷根源的简陋农具和粗放的生产方式,会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锄头、蓑衣、鱼篓、石磨、风车……当村里的广播向村民征集这些“老古董”时,郑付海将那把跟了他几十年、锄把被磨得溜光的锄头翻了出来,心里还不免嘀咕:要这些弃置不用的玩意儿干啥?

没过多久,郑付海找到了答案。村里将废弃的老屋重新修缮一新,白色墙面上用彩色图画描绘了二十四节气,旁边栅栏上的小木板上,刻着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田园诗歌,连路边的小树都挂上了属于自己的“名片”。

走进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农具展览室,那些已经被淡忘的老物件被重新归置,有锄头、蓑衣、鱼篓、石磨、风车等农具,还有豆腐摇架、捣蒜器、灯盏、木架床等生活用品,甚至还有儿时最流行的小人书,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郑付海从驻村扶贫工作组得知,眼前的新板眼儿是村里为解决长效脱贫产业而建的农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按照工作组的思路;经过基础扶贫,牛毛漩村区位优势凸显。结合近郊优势,提炼农耕文化,牛毛漩村将打造嘉陵江边集“观、游、教、娱、购”一体的现代旅游第一村。

基地还创新推出扶贫攻坚体验教育“1+3”模式,即以农耕文化教育基地为依托,建立扶贫攻坚、体验教育、农家味道三种途径。通过成立试验田耕种合作社,让贫困户有偿参与田间管理,达到增收目的。而农耕文化体验所带来的人气则为贫困户兴办农家乐实现增收提供了可能。

如今,基地从贫困户手中流转了20多亩撂荒地,通过土地调型,这些撂荒地被种上农作物、果树和蔬菜。城里人可以来此感受真正的农夫生活,体验劳动的乐趣。而对向郑付海这样的贫困户来说,眼下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仅让他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也让他重拾对土地的信仰。

新闻推荐

遗失客户快件快递 公司赔偿2000元

本报讯(记者李然)日前,蓬安县居民邓先生给女儿快递的特困学生补助证明资料被快递公司不慎遗失,导致女儿未能成功办理大学生特困补助。在向快递公司索赔损失无果的情况下,邓先生将快递公司投诉到蓬安县...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