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决战决胜的勇气打赢脱贫攻坚战———李仲彬率全市脱贫攻坚流动现场会与会人员观摩脱贫攻坚推进工作侧记·蓬安篇

南充日报 2016-05-11 17:46 大字

  • " target="_blank">●本报记者 张德利

    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蓬安县突出摘帽主攻方向,压实压紧责任,多方联动拔“穷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做强富民产业,确保今年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6%、脱贫县摘帽任务如期完成。

    面对脱贫摘帽重任和父老乡亲的新期待,蓬安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5月10日上午,市委书记李仲彬率全市脱贫攻坚流动现场会与会人员走进蓬安,现场“检阅”脱贫攻坚推进工作,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以决战决胜的勇气打赢脱贫攻坚战。

    市委副书记、市长宋朝华,市政协主席吴小可一同参加流动现场会。

    建立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增强老百姓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共建幸福和谐社区。

    一栋栋川北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前庭后院鸡犬相闻,一幅和谐美丽新村画卷映入眼帘。李仲彬同与会人员一道来到相如镇油房沟村新村聚居点,现场参观新村建设,详细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和民主管村相关情况。

    “这个聚居点已入住的22户贫困户,均是马回电站库区搬迁移民。”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国介绍,油房沟村围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制订了村规民约、村风村训、家风家训,开展了以孝老敬老、勤劳致富、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村风文明建设,一年来全村没有一起治安案件、没有一户上访户、没有一起打架割裂的事件发生。

    “不简单啊!”李仲彬现场点评:这个村为什么一年来没有上访户、没有打架割裂的事、没有治安案件,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们充分发挥了老百姓的自治能力,什么事情大家一起来参与,大家一起来管理,遇事多商量,这样就能减少一些矛盾、减少一些纠纷。

    李仲彬指出,我们把老百姓集中起来居住后,一定要有一个基层自治的有效组织,同时要常态化、制度化;一定要方便他们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区功能等都要跟上,都要统筹考虑。这些在老百姓眼里看似小事,但在我们干部眼里,要看成是大事。要建立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增强老百姓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共建幸福和谐社区。

    来到村民李定伟家,李仲彬与主人拉家常、谈变化、议发展。李定伟说,原先自己的家在油房沟的平坝上,马回电站蓄水后,就搬到了半山腰,小青瓦房低矮破旧,一遇下雨,屋子就进水。现在住上了156平方米的小洋楼,种植了蔬菜、水果,自己还要到产业园区务工,有了稳定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很多倍。我家还评上勤劳致富三星、忠厚诚信四星、善良感恩三星,“李书记,你看嘛,门上挂起了‘幸福家庭\’的匾牌。”“不错、不错,村里抓村风文明建设的做法很好。”李仲彬给予肯定。

    李仲彬走到李定伟母亲跟前,关切地问:“老人家,儿子媳妇对你孝不孝顺?”“孝顺哟,他们对我都好。”83岁的杨义琼老人笑嘻嘻地夸奖儿子儿媳孝敬老人。

    李仲彬动情地讲,这个村每家每户都有家风、家训,把我们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下来了,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尽孝、怎么友善这些都是明明白白的、清清楚楚的,这就很好!

    油房沟村依托“百牛渡江”旅游品牌,帮助12户贫困户发展“渡江肉牛”养殖,开办农家乐和客栈14家,年人均纯收入3500多元。同时,通过“致富能人+专合社+贫困户”模式,吸纳贫困户22户发展种养殖业,基本实现了“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对此,李仲彬给予赞许,希望村上要依托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一定要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劳动来脱贫。贫困并不光荣,脱贫才光荣!靠勤劳的双手、靠诚实劳动来脱贫,这才是最大的光荣!

    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相如镇雁坪坝、油房沟两村联建脱贫奔康产业园,面积达730亩,建果蔬大棚362个,种植葡萄、草莓、火龙果和伏季蔬菜,带动58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紧转2版)

    新闻推荐

    纪录片《长征》完成蓬安站拍摄,主讲人石凉谈蓬安:周子古镇处处都有红色记忆

    "target="_blank">本报讯(周亮)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整个战场弥漫着滚滚硝烟。英勇的“红军”倒在战场上,活着的“战士”满怀悲痛地搂着“战友”的遗体久久不愿松开……5月13日,北京卫视大型纪...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