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蓬安县巧用“加减乘除”努力破解大众创业难题

南充日报 2016-02-05 08:07 大字

蓬安高度重视大众创业问题,尽早落实、尽早部署中、省、市相关政策,不断降低创业门槛,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努力打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提出凡不违背国家大政方针,绝大多数群众拥护的、鼓励大众创业的政策规定,皆予支持。各级各部门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加减乘除”并用,初见成效。

创业实施意见突出政府扶持“加法”内涵

为积极应对我县返乡人员有较大增长,给就业创业带来巨大压力这一新情况,各级各部门采取“目标管理+政策扶持+创业指导”的方法给广大创业人员提供便利。首先是强组织,严格一级目标管理。成立了大众创业领导小组,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各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是本单位支持大众创业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一名副科级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各乡镇也成立了大众创业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社区)大众创业三级工作网络。出台了支持大众创业的相关文件,将大众创业工作纳入县委、政府一级目标管理,下达目标任务,实行季度挂牌,年终考核奖惩逗硬。成绩突出给予表彰,排名靠后者,给予“黄牌警告”,限期完成。其次是建立促进大众创业的政策体系。严格落实小额贷款和财政贴息、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创业人员在用地、信贷、能源、税收、规费收取和证照办理、服务等方面享受与招商引资一样的优惠政策。政府开发利用荒山、土地、闲置的厂房打造创业园区,协助农民企业家创办农业合作社。农业、畜牧、扶贫、水利等职能部门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吸纳更多的创业人员创业;人社、就业、工商、税务等部门经常就大众创业工作进行沟通协调,积极应对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三是建立促进大众创业的服务体系。建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依托创业培训,提供创业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打造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园,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场所,鼓励更多有资金、有技术、懂市场、擅经营、会管理的人员创业。各乡镇、村社充分发挥基层力量的作用,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回乡创业人员在涉及土地流转、土地纠纷、摊位租借等方面存在的创业问题。2014年,在广州做过销售、开过店、办过电子厂的蓬安乡友翟启武返乡创业,在杨家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创业贷款于2015年注册1000万元,在蓬安县杨家镇8村租赁土地1200亩创办“蓬安县宏达绿化园林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珍稀林木、花卉、果树、蔬菜等的种植和销售,常年吸纳城乡各类劳动者60余人,招用季节性临时工200余人次。

面对创业难题实施开渠解压的“减法”举措

为减少广大创业人员创业压力,蓬安推出“解压”一揽子工程。首先是招商引资吸纳创业,减少返乡人员的“家乡拥堵”压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地招商引资,召开“乡友座谈会”,请蓬安乡友回乡创业。返乡创业人员杨人苇利用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蓬安持续“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的发展思路,在石梁乡中元贯村流转撂荒土地500亩,在山上栽植辣木、杨树、核桃树、桂花树、香椿树等四万余株,成立了蓬安县英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满山遍野种满了“摇钱树”,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人称杨人苇为“绿色银行”的行长。其次是举办劳务用工现场招聘会,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就近就地举办36场专场招聘会,构建企业与就业人员双向对接平台,累计吸引入场招聘企业61户,现场提供就业咨询服务1.1万人次,为企业输送人才2634人次,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用工慌难题。对企业新吸纳农民工达到50人以上并提供岗位培训,就业部门提供全程服务。第三是搭建平台,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创建并打造蓬安县创业基地、金街创业孵化园、石梁返乡人员创业园、蓬安乐乐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等,积极支持创业人员到此地创业。依托创业基地较为集中的小微企业、较为健全的创业体系、较为完善的创业服务,有效地减少了创业人员在创业初期对创业技巧不熟、创业信息不畅、经营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困惑。

创业援助信息有一传十、十传百的“乘法”效应

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加倍提供就业创业信息的理念搞好信息服务,建成快捷、宽泛、顺达的信息网络。全县各单位按照要求,做到了“一传两送”:“一传”,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及时传送。县人社就业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依托人力资源市场网络,把及时向镇、村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传递信息作为硬指标、新任务,周一至周五全天候为广大群众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录用备案等一条龙就业服务,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全县的647个村(社区),为创业或企业招聘急需的人才提供信息保障。“两送”,一是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及时把企业所需信息送到广大群众手里。将每一期招聘讯息张贴到农民的家门口,让农民第一时间掌握就业信息;二是县人社就业部门组织用工企业,开展“送岗位进乡镇”活动。定期不定期进镇进村,提供用工服务,既满足企业用工短平快的需求,又解决农民进城求职不便、信息掌握不灵的被动情况。

为广大创业人员排忧解难的“除法”举措

各级各部门把解除创业人员眼前急难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载体中的一个检索码,把活动的要求体现在为民排忧解难上,着力解决创业人员创业前思维不清、创业后技巧不熟、生产销售流通环节不畅等问题形成的困难症结,全县采取“切两刀”的方法解除病症。第一“刀”是进行免费培训。开展“培训下乡村”活动,对有志于创业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开展就业创业登记工作,走访社区、村社了解广大群众的创业意愿、技能水平、创业方向、创业难题等基本情况,组织开展创业培训班,开展创业技巧、创业信息、经营管理等创业知识培训。同时,对有技能需求的创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组织最新最好的机器设备,选派最优秀的教师,把技能送到创业人员手中,增强了创业成功率、稳定性和抵御风险能力。近三年,全县免费培训24628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5860余人次、创业培训2715人次、其他培训6053人次。第二“刀”是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解决销售难题。扎实推动农民专业合作,成立生猪养殖、农产品加工、优质畜禽等专业合作社,培养经纪人,充分发挥绝大多数经纪人科技理念新、联络能量大等优势,把解决企业产销问题交给他们,通过传、帮、带,引导更多的人闯市场、搞流通,带动和帮助群众走上致富道路。

“加减乘除”做法的科学运用,有效地推动了大众创业工作,成就了一大批创业成功典型,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就业创业的新途径。一是实现了广大群众基本就业。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已返乡的4万余人通过自主创业、企业招聘、创业带动和灵活就业等形式,基本实现人人就业。二是增加了群众收入。通过大众创业吸纳安置就业和带动广大农户从事种养殖业、开办“农家乐”等,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在企业的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每月可达1200至2500元,户均月收入可达3000至4000元。三是丰富了人民生活。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城郊休闲、娱乐、度假、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广大创业人员利用一技之长和手头积累的资金创办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开办“农家乐”、小超市、小餐馆,丰富了城乡人民生活。四是创业就业环境明显改善。我县对大众创业做了大量工作,清理规范相关政策文件,部门积极配合,形成了联动机制,创业就业环境明显改善。私企和个体从业人员增长率4%,服务质量、政府诚信度、创业政策环境都较以前有显著提升;创业活动参与率提高4%,创业实体增长率提高12%,创业活动对就业贡献率提高8%,创业实体存活率提高39%,创业带动就业人员比例明显提升。

(胡运胜 张薇 黄敏)

新闻推荐

“春风”送来700余个工作岗位

(曹鸿鸿)“一直在广东搞机械,这下好了,在家门口就业,既能赚到钱,还能照顾一家老小。”2月22日,蓬安县罗家镇花厂村村民王建明拿着和蓬安县三明机械有限公司签订的劳动就业合同,憨实的脸上满是笑容。...

蓬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