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品种未更新,果子烂在树上无人收。村民靠天吃饭,发展严重滞后。“第一书记”到来后,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优质水果重振旗鼓 打造名副其实“水果之村”
●本报记者 周晓琪 实习生 杜滨洋
果山村位于蓬安县金甲乡西部边缘,属于偏远贫困村。全村7个组中,贫困户达93户。该村山地面积为3064亩,耕地面积848亩,山地面积占了村里的大部分土地。由于交通不便,该村种植的水稻、玉米、柑橘和养殖的家禽等一度愁销,打消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去年5月22日,“第一书记”朱袅袅来到该村后,带领村民重树脱贫致富的决心。
更新品种水果产业跟上发展步伐
1月20日,记者来到果山村,只见山上熟透的柑橘却无人采摘,只能烂在树上。记者了解到,果山村早年因种植柑橘闻名,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村里挨家挨户靠种植柑橘致富。到了21世纪初,由于柑橘品种未更新,传统柑橘产业受到新品种的冲击,柑橘烂在树上无人收。传统经济不景气,村民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村上剩余劳动力不足百分之二十。
“我们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传统柑橘价格又低,果子熟了也没人来收,只好让它烂在树上。”果山村党支部书记谢应哲告诉记者,该村耕地面积少,土壤质量差,水利设施缺乏,50%以上的土地常年缺水旱涝不保收,村民基本靠天吃饭,发展严重滞后。
“早些年靠种柑橘,每年的收入比邻村还要高一些。后来,柑橘卖不出去了,我们只能干着急。”村民谢其林告诉记者,以往家里靠卖柑橘,把茅草房修成了青瓦房,现在想要修成小洋房,却没有了经济来源。去年12月17日,“第一书记”朱袅袅带领村民去嘉陵区大通镇柑橘基地参观,相比之下,村民才发现,柑橘的确要品种好,才能卖得好。
“春节后天气一暖和,我们就把优质柑橘苗栽下去,共有350亩,替换掉原有的柑橘品种。”朱袅袅告诉记者,村民在大通镇考察学习后,脱贫致富的决心高涨,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果山村再次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果之村”。
找准原因精准发力甩掉贫困帽子
“以前吃水只能靠挑,现在用上了自来水,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村民谢超琼告诉记者,前不久,蓬安县水务部门多次实地考察,确定选址于6组、7组道路旁修建一处山平塘,目前工程已结束,村民们喝上自来水。
“修建山平塘不仅可以解决村民用水难的问题,也有利于灌溉柑橘。”朱袅袅告诉记者,经过考察发现,果山村主要的致贫原因是交通不便和水源缺乏。为解决这一现状,该村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在2016年内启动道路建设项目,解决全村主道交通不畅问题,目前联系协调工作已全面展开。
“以后每年我们都至少会建设1处小型水利工程,逐步解决果山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朱袅袅说,今年首先在全村干旱问题最为严重的6组、7组建设水利工程,不仅解决果山村90多户的用水问题,也为果山村柑橘产业发展夯实水利基础。
“果山村是全乡唯一一个村道路未硬化的村,遇到下雨难以通行,运输费用昂贵,要发展好产业还要修好村水泥路。”朱袅袅告诉记者,通过整村扶贫工作的开展,村两委、金甲乡政府已落实扶贫移民局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00万元资金,其中70万元用于村主道路建设,3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同时,还将积极争取道路修建指标,力争在2016年底实现果山村3条主要道路全面硬化。
“我们鼓励当地村民返乡创业,为村民开辟更多的致富路子。”朱袅袅告诉记者,为保证该村经济发展实现多元化,除了种植柑橘外,还将以养鱼和养鸡等项目带动村民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曹鸿鸿)1月22日,中共蓬安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后,该县网信办积极贯彻全会精神,在网上发起“绿色生态蓬安”宣传语的有奖征集活动。“新年新气象,蓬安猴年打绿色生态牌,走环保路线,整得好。...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