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们都是古稀老人,因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他们自编自创新《蓬安之歌》,唱出蓬安新风貌红歌合唱团歌声展示蓬安美

南充日报 2015-12-10 08:29 大字

●曹鸿鸿

“第一桑梓好田园,百牛渡江好景观,大桥二桥连两岸,金马两电惠蓬安……”12月7日下午3时许,太阳高挂,蓬安县相如镇磨子东街社区传出高亢的歌声,一曲新《蓬安之歌》唱出蓬安新气象。据介绍,唱歌的是该县的“红歌合唱团”,一支由一群古稀老人自发组织的草根合唱团。

志同道合合唱团汇集成员130多人

“向前进,向前进,我们满怀自信和希望……”谈到创立红歌合唱团,老人们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唱起了《美丽中国进行曲》。“我们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平时聚在一起总会哼上几句,后来干脆就组团唱起来了。”合唱团团长刘先荣告诉记者:“退休后,我和几个老伙计经常坐在一起,每次想到当年,总少不了来上两句红歌。老田开玩笑说咱们干脆组个红歌团吧。合唱团就这样成立了。”

“老刘拿话筒,我拿指挥棒,老李拉二胡。三个臭皮匠就一直唱到了现在。”指挥兼副团长田先智笑着说。

红歌合唱团因3人的一句玩笑话组建,随后他们的妻子也加入其中。由于乐队成员人数太少,他们四处走访,联系志同道合的老人。小提琴手陈银章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联系他们,并加入其中。如今,红歌合唱团已有成员130多人。“我们都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对红歌有着特殊的感情。”刘先荣说,正是基于此,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老人走到了一起。

考虑到老年人的记忆力较差,刘先荣和妻子找来大白纸,用毛笔将每首歌的曲和词都誊写上去,供老人们学习。

“没想到老了后还能精神饱满地唱热爱了一生的红歌,这让我想起年轻时上战场的情景。”退伍老兵罗世文摸着二胡感慨地说。

与时俱进新《蓬安之歌》增添时代元素

“我们每天下午2点半准备,3点准时开唱,风雨无阻。”刘先荣告诉记者:“每次开唱的首曲都是新《蓬安之歌》,这首歌是合唱团改编的。”当天下午3时,指挥棒一挥,刘先荣就领着大伙儿开唱:“金马两电惠蓬安,高楼林立展新颜,污水得治水变蓝,入夜华灯照万家……”一曲新《蓬安之歌》唱出蓬安新气象。

提及改编《蓬安之歌》的过程,刘先荣告诉记者:“创作之初非常艰难,我们一群老人也不太懂音律,音调也把握不好,都是跟到感觉走。”

刘先荣拿出新《蓬安之歌》的初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和曲,不细看很难辨认清楚。记者注意到,上面的笔迹各不相同。“我已经记不得改了多少次了。”刘先荣说,老年人作词作曲、学歌都不如年轻人,一首新歌往往要学三到四周,此番创作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创作这首歌,要经常征求大家的意见。团里有人见过了1个月都没弄成型,出现了消极情绪,想要按照老样子来。也有人跟着起哄,说再这样就不来了。”刘先荣说,为了安抚这部分人,他组织大家召开了座谈会:“蓬安是个旅游城市,要在原来的歌词中加入蓬安的新元素,体现蓬安近年来的发展。”经过一番交流谈心,团员们统一了思想。两周后,一首脍炙人口的新《蓬安之歌》出炉了。百牛渡江、大桥二桥、金马两电等蓬安新景被写入歌词中。

老有所为用歌声展示蓬安美

“一年四季我们都在这唱歌,也有很多路人会驻足跟唱一把。”当记者问到如何宣传新《蓬安之歌》时,刘先荣说:“宣传一个人,就带动了一家人。”

记者看到,挂歌词的墙上已出现了明显的痕迹,一群老人在花了一下午时间搭建的简易篷布下动情地演唱,悠扬的歌声感动着过往的每位群众。

据了解,该县文化馆的民乐一队、民乐二队、民乐三队大部分成员都是从红歌合唱团出去的。民乐二队成员唐益坤说,他现在还经常回来,跟着老朋友们切磋。

红歌合唱团除了坚持天天传唱红歌之外,每逢过节,还会在老广场为大家演唱红歌.红歌合唱团里的“快乐姊妹”组合还会为大家带来自编自演的舞蹈。

“唱歌跳舞让我认识了这群姊妹。都说老年人容易得老年痴呆。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子女们也能安心工作。”“快乐姊妹”组合成员孙文珍说。

“因为唱歌,我们走到了一起,这份情谊更要格外珍惜。”刘先荣说:“除了唱歌,合唱团还会自编自演快板、三句半等节目,用我们的方式宣传蓬安。”

新闻推荐

精准布局产业 “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本报讯(记者王萍实习生赵霜)“这些树苗是今年才栽下的,在地里铺上地布不仅可以保湿、保肥,去除杂草,还有利于提高柑桔树苗的存活率。”12月9日上午,记者在蓬安县锦屏镇西拱桥村的柑桔产业基地看到,徐兴...

蓬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