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帮到紧要处 扶上小康路精准识别 动态化管理

南充日报 2015-11-26 18:35 大字

今年内,要实现35个贫困村、1.35万人的减贫目标。蓬安将如何推动脱贫任务圆满完成,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王陈

“***的关键在一个‘精\’字上。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因地制宜制订扶贫措施,不能搞形象工程。”“要着力增强‘造血\’功能,防止脱贫后返贫。”连日来,蓬安县各乡镇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市委书记李仲彬在仪陇县***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与县乡村干部对话的精神实质,并就如何做好***工作谈认识、谈感想、谈体会。

今年内,蓬安县要实现35个贫困村、1.35万人的减贫目标。如何推动脱贫任务圆满完成,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吃透对话精神,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举措、务实的作风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确保扶贫措施帮到群众需要处,把群众扶上小康路。”蓬安县委书记温桂彪说。

“村里确定贫困户你参加了吗?有没有你认为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11月24日,蓬安县河舒镇扶贫驻村工作队一行来到该镇黄花村张大爷家,征询他对村上确定的贫困户名单的意见。连日来,工作队走村入户,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比对清退工作,确保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河舒镇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吴兰介绍说,今年初,该镇严格按照精准识别条件,通过农户申请、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县乡村三级审核公示的“三步工作法”,确定贫困户名单。该村69户135人被确定为贫困户。但这还不是最终名单。

“***是个动态过程,对扶贫对象的识别也要进行动态化管理。”吴兰告诉记者,制订扶贫开发规划必须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和贫困户的个性需求,因村施策、因户施治,科学确立增收产业、技能培训、助学助医、社会保障等扶贫内容,统筹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问题。而这一系列规划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扶贫对象精准的基础之上。

找准贫困户,“量体裁衣”制订扶贫规划,并进行跟踪指导,让已脱贫者及时退出,真贫困者和返贫困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动态化管理的背后是一系列扶贫措施的精准实施。截至目前,该村已完成公路建设2.4公里,维修桥梁1座,整治山平塘1口,种植蔬菜100亩,养殖水产30亩,发展小家禽、家畜6000只、生猪600头、牛30头、羊150头,成立黄花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改造危房12户。摘“帽”拔“根” 帮到紧要处

“以往种什么、养什么,都由上面说了算。现在贫困户有了自主权,对项目更上心,让政府更省心。”油房沟村村民邓晴碧感慨地说。

不久前,邓晴碧从村里的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第一笔200元分红。据介绍,去年,油房沟村成立了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管理,村民资金占81股、林地入股占20股,7户贫困户无偿占7股。农户自主选择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不再由上级“一刀切”。1年下来,该专合社为社员增收5.3万元,发放红利每股200元。

从过去“撒胡椒面”式扶贫模式到如今的***,该县扶贫开发经历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这种群众“点菜”、政府“下厨”的扶贫模式,让受益贫困户增强了致富信心。

油房沟村村民邓泽碧年老多病,干不了重活。在村里的帮助下,她从扶贫互助社贷款5000元养牛,并加入了养牛专合社,现养牛8头,年收入在1.6万元左右。同时,在优惠政策支持下,她在新村居住点建起了新房,两个儿子计划回乡开办农家乐,捉襟见肘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如果说群众“点菜”强调到村到户到人,通过精确“滴灌”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的具体问题。那么政府“配餐”则主要解决贫困地区的共性难题,从整体上改变贫困面貌。

“扶贫开发既要摘‘穷帽\’,更要拔‘穷根\’”。通过1年的扶贫实践,油房沟村在县里的帮扶下,实施了产业、新村、基础、能力、民生五大扶贫工程,完成投资687.41万元。

如今的油房沟村,发展林果种植200亩、观赏莲花100亩、林下养殖200亩、特色水产养殖80亩、有机蔬菜150亩。通过招引业主,流转土地297亩。去年,全村土地租金收入21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103人,帮助67户贫困户增收36万元。

多方合力 扶上小康路

杨家镇伏岭村是一个偏远村、旱山村,有农业人口217户742人,其中,贫困户就有40户140人,顶着全县重点贫困村的沉重“帽子”。

“人畜饮水困难,不少村民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出行全靠一条泥泞的盘山土路,有5个组连汽车都开不进去。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光棍村\’。”提起昔日伏岭村的种种艰难,杨家镇相关负责人直摇头。

面对大山和贫弱,出路在哪里?整合资源,多方合力,该县在伏岭村打出了扶贫组合拳。今年7月,省农业厅牵头,省社科联、电信公司、西南石油大学3家单位协同联系指导伏岭村。曾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简州大耳羊新品种培育者之一———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干部范景胜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

这位“羊专家”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摸查,并在省农业厅的指导下,为伏岭村脱贫开出了“药方”。引进蓬安兴农种养农民专合社,大力发展简州大耳羊养殖,实行业主示范、以大带小的滚动式发展。“简州大耳羊是我国人工培育的第二个肉用山羊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肉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合作社将充分利用其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范景胜表示,简州大耳羊1年就能长到35公斤左右,一只能卖800多元。

其次是引进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大恒肉鸡,发展林下养殖。“这种鸡的市场销售价每斤在20元左右,一只能卖100多元。比土鸡提早半年上市,而且肉质鲜嫩,很受市场欢迎。”范景胜介绍,该品种已被农业部推荐为连片特困地区农业适用品种。如今,在伏岭村的路边、林间,到处可以看到用竹条和铁网搭建的简版标准化生态鸡舍。这正是省农业厅指导贫困户修建的林下鸡舍。

据了解,前不久,省农业厅联合3家单位共同印发了伏岭村***方案,计划到2017年,全村4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半夜搞“业务” 多次行窃被刑拘警方提醒,临近年关,盗窃案高发,广大市民要妥善看管好自己的财产

●本报记者雍宏伟两名成年男子深夜不睡觉,到处搞“业务”。11月26日,记者从蓬安县公安局获悉,该局东城派出所破获系列盗窃案,成功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和刘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

蓬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