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免费领养小母牛,小母牛长大后送回养殖场,第一次产下的小牛犊归散户,也可以3000元一头的价格卖给养殖场“代养母牛”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李然
7月28日早上7时许,太阳刚爬上山头,蓬安县石梁乡猴家山村村民乔文权打开养殖场大门,给剩下的37头牛添加草料。3年前还是“南漂”的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能成为家乡知名的“养牛大王”。
记者来到乔文权的养殖场时,他正在给牛喂草。“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多年在外打拼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做梦都想回家。”乔文权告诉记者,2012年10月,他回乡探亲时,发现老家虽然地处山区,但非常适合养殖牲畜。从那时开始,乔文权便动起了养牛的“心思”。经朋友介绍,当年11月他便到贵州、山东学习肉牛养殖技术。
2013年春节期间,乔文权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村党支书雷燕,并得到乡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当时,村上表示,养牛场建起后,就修通村路。”乔文权说,随即,他便投入近50万元,租地500亩,修建占地500平方米的养殖场,并购进种牛50头,走种养结合发展之路。随后不久,乔文权的养殖场外一条1公路长的水泥路也修通了。通过1年多时间的辛勤培育,乔文权养殖场里的牛从最初的50头繁殖到了120头。
除自己养牛外,乔文权探索出“代养母牛,借腹产子”的养殖模式。“散户在养殖场里免费领养小母牛,小母牛长大后再送回养殖场里配种,第一次产下的小牛犊归散户,或者以3000元一头的价格卖给养殖场。”现年67岁的村民李大福告诉记者,从2014年3月份开始,他陆续领养了3头母牛,到现在,领养的母牛已经产下了2只小牛犊,帮助他增收了6000元。“自己年龄大了,种不了地、打不了工,哪曾想到每天上山放放牛还能挣钱。”李大福高兴地说,家里的彩电、洗衣机就是他放牛挣的钱买回来的。
“村民在代养期间,养殖场为代养散户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和疫病防疫等服务,既解决了村民的资金问题,又解决了技术问题,降低了散户的风险。”猴家山村党支书雷燕告诉记者,现在村上大概有近20户村民在代养母牛,平均每户村民代养数量1到3头。他告诉记者,这种饲养模式大大降低了养殖场的圈舍、饲料、人力的投入,仅依靠挖掘现有农村资源、优化劳动力配置的方式,就可快速实现养殖规模化发展,并帮助周边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日前,笔者从蓬安县旅游局获悉,相如故城的标志性建筑南城门近日完工,故城的保护性开发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诗意浪漫的古城轮廓已经初显。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嘉陵江流域(南充段...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