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酒糟曲子发面 天天用新油 卖“良心”油条 月入上万元

南充日报 2015-05-06 19:26 大字

●本报记者 周晓琪

“老板,来7根油条、3袋豆浆。”一位20来岁的小伙子走到油条摊前说。

“好的,10元钱自己放在那个纸箱里就行了。” 老板一边做油条一边应答,老板娘则快速用食品袋将油条和豆浆装好,递给小伙子,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这是5月5日早晨7时30分,记者在市万年东路一个油条摊前看到的情形。经打听,油条摊老板名叫刘小辉,老板娘名叫唐桂琼,他们的老家在蓬安县河舒镇,炸油条赚钱后在万年东路一小区买了房,成为了城市居民。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卖油条师傅是“小本生意赚大钱”的能手,他们的月收入远高于部分工薪阶层,有的生意好的摊点每月进账过万元。

日销油条400根 油品正宗是关键

一张案板、一个液化气罐、一个油锅、一个装豆浆的箱子、一张小方桌、4个塑料凳子,就是油条师傅刘小辉的全部家当,摊点不大,人气却很旺,记者观察了半小时,高峰时买油条的达二三十人,还要排队。不少食客甚至骑着电动自行车、开着小车来刘师傅的摊点买油条。

“卖油条凭的是一个‘诚\’字,我用良心做,大家都可以放心吃!”人少的间隙,刘小辉便与记者交谈。

今年45岁的刘小辉,以前在家务农,2000年,他与妻子到福建福州打工,刘小辉当搬运工,月薪1200元,妻子唐桂琼在鞋厂工作,月薪800元,一年到头,所乘无几,这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刘小辉来说,靠打工的钱根本养不活一家人,于是仅仅打了一年工,他便在工地上学起了炸油条,一年的收入竟达15万元。2013年,由于小女儿到了适学年龄,一家人便回到南充炸油条。每天凌晨3时30分,刘小辉和妻子便起床,一人炸油条,一人磨豆浆,货源备好后就往附近粉馆送货。送货完毕差不多6时许,夫妻俩就来到小区门口摆摊。

和其他流动摊位一样,刘小辉的油条摊没有名字,熟悉的顾客都热情地称他“老刘”。除了炸油条,他还卖些油茶、酥卷之类的早点。

刘小辉说,虽然每天的生意都很好,但由于要送孩子上学,他每天就将油条“量化”。销完400根后,就停止营业送女儿上学。

“现在还不是客人最多的时候,周末或过节时生意还要好一些。”刘小辉介绍,别看这小小的油条摊子,油条1元/根,豆浆1元/袋,平均每天有六七百元进账。

刘小辉说,炸油条有讲究,更要用良心炸油条,油条的质量决定消费者的数量。他的面粉里配有相关食材,还加了鸡蛋,但绝不添加任何有害健康的东西。所用的油都是从正规油脂公司买的色拉油,有正规进货发票,所用的面粉也是粮油店里提供的正规合格面粉。“油品正宗很关键,这样炸出来的油条才能蓬松酥软,一看就有食欲,而且每天都要用新油。”

小小油条受追捧 食品安全排首位

“有的人在炸油条时喜欢用白矾、大碱,其实,这些东西吃多了对人的身体是不好的。”刘小辉介绍,他炸油条从不使用白矾、大碱,而是选用酒糟曲子发面,炸出来的油条冷热皆可口。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刘师傅熟练地把面团切块、拉长,然后放入油锅里。在高温的油中,拉长的面块很快漂浮起来。妻子不停翻转锅里的油条,不到一分钟,油条慢慢变成金黄色。捞出油锅,油条的香味扑鼻而来。待油条放了一会儿,记者开始品尝,发现油条表面酥脆,中间松软,口感非常不错。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油条摊点设在米粉馆附近,吃碗米粉来一根油条,成为许多消费者热衷的搭配。在市内小北街,彭师傅经营了一家数十年的油条铺子,每天6时到9时,就是他的经营时间。

“油条虽然好吃,但有的是老油炸出来的,吃多了不好。彭师傅的油条我吃了十几年,不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家住市长生巷桃园新村的张梅女士告诉记者,彭师傅每天坚持用新油,炸出来的油条不仅色泽金黄,口感也不错。

很多市民早餐喜欢吃油条,7时至9时是油条热销的黄金时间,一旦过了这个时段,市民就很难再买到好吃的油条。于是,全天售卖的油条应运而生。在南门坝一家大型超市里,从早卖到晚的油条是超市里最受顾客欢迎的食品之一。只要油条一开卖,过往的顾客便排成长龙等待油条“出锅”。当问及为何青睐超市油条时,计多顾客给出相似的理由:“超市大品牌,食品安全质量有保障。”

卖油条月入上万 秘诀靠的是诚信

对于油条售卖不限量的彭师傅来说,每天能卖出500多根油条,每个月收入超过万元也不是难事。

“油条属于早餐买卖,具有成本低廉、消费人群众多等特点。”市烹饪协会秘书长谢君宪表示,一辆三轮车、一罐液化气、一口油锅,小小的成本付出就可经营油条生意,而利润则可达40%至60%。但由于早餐生意是个辛苦活儿,所以很多投资者都放弃了。像刘师傅和彭师傅做油条生意都在十年以上,这说明只要坚持,有了品牌和口碑,做早餐生意还是大有商机的。

“卖油条也能月赚上万元,成本较低只是一个因素,其赚钱的秘诀是诚信。”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宋先钧认为,卖油条是个辛苦活儿,但更是一个良心活儿。刘小辉师傅炸油条不用白矾、大碱,并天天用新油,彭师傅炸油条也是每天坚持用新油,完全靠诚信经营赢得大量顾客。其“良心油条”的热销不仅向社会展示了道德的经济价值,也证明了道德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共生。一切经济行为背后均有道德观念起支配作用。

“油条师傅刘小辉首先是一个生意人,赚钱是他的第一要务。”宋先钧说,大家为食品安全而忧虑,刘小辉选择用酒糟曲子发面来代替白矾和大碱,既保证了油条的食品安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生意策略。他看到了食品消费现状中的问题,以自己的“商眼”,对准消费者的“心眼”,“凭良心”做油条,其油条生意门庭若市,赚钱也就水到渠成了。

■采访手记

诚信背后的商机

一个街边的炸油条小摊,刘师傅和彭师傅用诚信经营,赢得了顾客,赚取了利润。他用良心二字涤荡了一个行业的污泥。2012年6月14日,央视《新闻1+1》播出节目《“良心哥”:坚决不做“老油条”!》,讲的是在河北省保定市卖油条的刘洪安的故事。刘洪安的油条摊旁边有这样的一些字“安全用油,杜绝复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刘洪安用“良心”经营油条,与本文的刘师傅、彭师傅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在很多人发出“良心”还能值多少钱的喟叹下,我们看到一个人用良心来做生意,效益也会可观。只要坚持诚信经营,那么百姓就会认可,生意就会越做越红火,财源就会滚滚而来。

良心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它靠诚信反馈出来,虽然我们的社会还有不诚信的现象,但大多数人都从心底渴望善良、渴望诚信。一个人的良心我们看不见,但一个人的诚信我们却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事实上,诚信就像温情的气息,也是可以传染的,相信会有更多的商家从刘小辉师傅身上看到良心带来的巨大收益,看到诚信背后的商机。

新闻推荐

***“滴灌”到户确保今年11.3万农村贫困居民脱贫

全市68万余名农村贫困居民、1290个贫困村已全部建立详细档案,对致贫原因、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家庭需求、帮扶措施等详细登记造册,并逐步实施***●本报记者李奎昨日,记者从市扶贫和移民工...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