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蓬安狮舞:古老技艺的现代传承

南充日报 2015-04-23 19:30 大字

●文藻超 郭安平

锣鼓锵锵,鞭炮齐鸣,舞狮助兴,欢声笑语一片。狮舞的出现,标志着喜庆的时刻到来了。这种流传千年的民间技艺,一直以来在蓬安焕发着绚丽的光彩。据《蓬安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蓬州北乡就有家传狮舞班,解放后县属各乡也多有舞狮活动。

如今,蓬安县59岁的家传舞狮人祝继平,身怀技艺走南闯北后,带着30多年的绝技,在重大节日期间,游走于蓬安的大街小巷,为观众舞出一片“欢天喜地”。

五代相传 诞生“舞狮之家”

4月20日,在祝继平家中,他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从祝继平有记忆时起,父亲到各处表演都会带上他,他也被父辈们精湛的技艺所吸引,并被那种热烈的气氛感染。

“那个时候,我们村狮舞很盛行,基本上人人都会舞。”祝继平是蓬安县平头乡双柏村人,作为“狮舞之乡”,乡里的人们像有天生的舞狮基因一样,只要勤加学习,就能跳台滚地。当然,祝继平也不例外,他作为家里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就有学习狮舞的愿望。

如此一来,父亲很是高兴,便手把手地教他。很快,祝继平成了一个熟手,不论是扮笑和尚、孙悟空、狮子,还是上高台表演高难度动作,这都难不倒他。

随着时间推移,祝继平便把眼光投注在儿子祝小亮身上,希望儿子延续自己的辉煌,传承家族的技艺。刚开始,祝小亮觉得舞狮没有多大前途,便一再拒绝,这让祝继平忧虑又无奈。但孝顺的儿子,明白父亲身上所承载的传承压力,便经常在父亲表演时为其鼓劲。

看多了,祝小亮也就看出狮舞的精髓和艺术价值,觉得很有传承的必要。渐渐地,他对狮舞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主动找父亲学习。不仅如此,祝继平的妻子和儿媳也受到感染,加入到舞狮的行列。

“但凡蓬安有舞狮表演,就有我们一家人的身影。”祝小亮承接了祖辈的愿望的同时,也承担了再往下传的压力。对于这种责任,他说自己会尽力把狮舞传承下去,并希望家族的技艺能源远流长。

艰辛训练 成就精湛技艺

锣鼓声中,笑和尚手执蒲扇,孙悟空手拿金箍棒,两头金黄的狮子扭转着脑袋,眨巴着大眼萦绕在他们的周围。随着两个戏狮人的逗耍,狮子一会神情温顺地抖起毛发,在地上打起滚,一会儿又同笑和尚抢东西,并乖巧地做出扑跌、直立、腾转的动作,引得旁人拍手叫绝。

这些绝技,虽看似简单,但练起来并不容易。早已熟能生巧的祝继平说,他学了才知道一场舞狮比赛或表演,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演义,比如为了表达狮子采青,要不惜闯崇山峻岭,渡铁索桥,经过无数险阻,才达到目的。整个过程中,狮子要表现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更要显示狮子的步形、步法,狮头和狮尾的配合,以及鼓乐的合拍。

为了达到人狮合一的境界,必须从基本功开始学起。“那段时间,每天都要扎马步,因为舞狮就是以四平大马为主,配以跳跃步法、麒麟步法、交叉步法、弓步、丁步、虚步等步法。”祝继平回忆道,平地扎马步、站桩都是家常便饭,经常一扎就是一两个小时。

除了基本功,舞狮最讲究的是配合,要求狮头狮尾的动作必须协调合拍、动作一致,狮子更须与鼓乐的节奏配合。为此,祝继平必须和他所组织的舞狮队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练习,通过磨合终于达到默契。

不仅如此,狮舞队的行头也非常讲究,其中最重要的是狮头,一定要做得威武、喜气。祝继平介绍说,以前做狮子要先捏一个模型,再用浆糊把做底的草纸粘在模型上,然后用纸逐层往模型上粘贴。醒狮要有开光点睛仪式,以朱砂笔点天灵、眼、鼻、舌、耳,赋其灵气。“我自己会扎狮子,可过程非常繁琐。”祝继平遗憾地说,现在很少有人会扎狮子了。

异地表演 在创新中传承

祝继平27岁时进入西安一家医院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他的绝技一点也没有生疏。“我们医院经常组织文化娱乐活动,这给了我很多展现的机会。”他说,当地很重视民间文化的发展,组建了狮舞队,会表演的祝继平受到单位同事的喜爱。

“我们的狮舞在当地很受欢迎。”他说,因为地方差异,西安、蓬安两地在舞狮的风格和队伍的组合上都存在差异。西安的舞狮队没有孙悟空,逗耍狮子就少了一个人配合,表演时的表情和动作也就相对单调很多。但是,当地更讲究表情和步法,以表演“文狮”为主,而且带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

如今,已经退休还乡的祝继平,对于西安、蓬安两地特有的动作和技巧,他准备通过融合并加以创新,让狮舞继续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青年民警重温入警誓词

本报讯(邹文虎肖清)“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我保证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5月4日上午,蓬安县公安局组织37名青年民警参观罗瑞卿故居,并在罗瑞卿雕像前重...

蓬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