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破“姜”局
“老姜头,今年生姜零售价贵过了猪肉,几亩姜卖十几万元,这次你又蒙对了。”种了十多年姜,63岁的陈连富在南充市蓬安县利溪镇常被大家称“老姜头”,他率先在村里种植生姜,无论行情好与坏,都坚持了下来。“往年种生姜靠猜,今年政府提前向我们发布了市场供求信息。怎么种,种多少,心里有谱。”
“贵三年、贱三年、起起伏伏又三年。”这句陈连富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曾是蓬安县姜农的真实写照,今年,有种姜历史的利溪镇建立了以当地政府指导、合作社运筹、农户分担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降低姜农生产风险。目前,全镇拥有种植大户380多户,仅凭生姜收入一项,全镇人均年增收1500元。
□郭安平 王陈 本报记者 张立东
政府指导
对接市场信息灵
12月10日,姜农肖万中在家中送走了一批生姜,上千公斤生姜在家门口便被客商收购一空。“种了十几年姜,今年最轻松。”肖万中的轻松得益于畅通的市场销售信息。从生姜下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村里的广播、手机里的农信通让肖万中及时了解生姜种植的市场行情,合理调节种植规模。“近日,有北碚的客商前来收购生姜,姜农可根据自身储藏情况适量销售老姜。”12月8日,利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昌文通过农信通向姜农发布信息,他负责实时跟踪周边生姜批发市场行情,他的工作成了利溪姜农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畅通的市场信息,带动了生姜产业的发展,通过成立合作社和龙头带动模式,该镇今年生姜种植达到2400余亩,逐步实现了生姜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
在生姜销售环节,该镇还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批零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流通费用。同时,该镇拟建的生姜交易市场已进入选址阶段,建成后,利溪姜农将实现在家门口卖姜。
合作社出力
培训技术改良品种
政府之外,利溪当地的农业合作社也在想办法。
为改良品种,在蓬安县农牧业局的牵线搭桥下,合作社专门从外地引进优质生姜,解决生姜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同时,该镇聘请县农牧业有关技术人员当顾问,在田间地头办培训班,使姜农掌握了生姜栽植、整地、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生姜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品质。
“产量高,价格好,使种姜的效益大幅上升,种1亩姜的年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当地种姜大户刘建科说,“如果控制好种植规模,并分批上市,价格会有所保障。”目前,刘建科所在的生姜合作社已着手建设基础设施,储藏大棚前期规划已开展,“储藏大棚建好了,大家才能做长远的市场打算。”
与此同时,为了扩大利溪生姜的知名度,当地合作社加大了在各个生姜批发市场的推介力度,他们正在联系相关专家,对利溪生姜种植区生长环境等指标进行实地勘测,争取注册自己的商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郭安平伍力文/图)4月29日,蓬安县第六届“百牛渡江”开幕前一天,记者提前来到百牛渡江的“主战场”相如镇油房沟村,一睹百牛渡江的磅礴气势。当日,村里数百头水牛,早早就齐聚在江右岸的一道栅栏...
蓬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