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幸福 源于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本报记者 王萍 实习生 郭桂花
近年来,南充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十项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9.7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0.1%。
棚户区改造 更多市民实现安居梦
近年来,南充市加快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南门坝片区改造后成为城市新地标,成为棚户区改造工程的一个样板。生活在南门坝片区的老百姓深切感受到了不断变美的城市、更加舒适的生活。
现在走进南门坝,但见红光路明清商业仿古街古朴典雅,一批餐饮、服装、娱乐等项目成功入驻,让这里热闹非凡。“从身处低矮的危旧平房搬进电梯公寓时,一家人欢歌笑语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我们老了还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真是感到高兴。”严碧群告诉记者,9月2日是她70岁生日,那天她与老伴搬进南门新城安置房小区。“住进现在的新家安逸又舒适,水、电、气样样齐全。”严碧群高兴地说。
促进就业 夯实民生之本
在成都读大学的吴翠玲是顺庆区人,她去年从学校毕业后,准备在成都就业。“考虑到父母希望我回南充工作,我也想陪伴在父母身边,于是在今年春节回到了南充。”吴翠玲说,自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嘉陵区就业部门咨询,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帮她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今年3月,吴翠玲顺利进入嘉陵工业园内一家企业做行政文员。“现在自己工作很愉快,每天能回家陪父母,周末还能约朋友一起聚聚。”吴翠玲说,她非常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
就业是民生之本,南充市通过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今年,南充市相关部门在市北湖公园广场举办了数场大型招聘会,促进就业。
社会保障 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去年6月的一天,蓬安县龙蚕镇金家沟村村民胡树林在家突然感到气喘、胸闷,去县医院检查被诊断患上了重度心力衰竭。胡树林觉得到城里医院进行长期治疗,花费大又不能照顾家。于是,他回到龙蚕镇医院进行治疗,每隔一段时间再去城里医院复查病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胡树林身体便好转起来。他告诉记者,建设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对农村老百姓来说,是一件改善民生的实事。平时,村民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愿意到乡镇医院及时就医。
此外,南充市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发展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家住嘉陵区都尉街道办塘殿堰社区的83岁老人文素清,时常到塘殿堰社区日间照料室休闲玩耍。此外,嘉陵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常到老人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这群孩子隔三岔五就来照顾我,就像是自己亲儿女一样。”文素清告诉记者,她享受到的居家养老服务自己不花一分钱,全由政府“买单”。
收入增加 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今年7月1日起,南充市最低工资标准由现在的1070元/月上调至125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3.2元/小时。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南充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46元,同比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实现现金收入4234元,同比增长13.4%。随着工资上涨,收入增加,市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市五星花园商圈、文化路、红光路等地的大型百货超市已成为市民常去的地方。“80后”女孩陈红告诉记者,“逛超市”体现出了市民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的转变,也从另一角度说明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现在生活比过去好了,西班牙产的橄榄油不错,我就买些回去给家人享用,既健康又美味。”陈红感叹说,现在想吃进口食品,走进大型超市就能买到,很是方便。
在市文化路某企业工作的闫超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对职工工资进行了调整,他的月收入达到4000多元。每个月节省一点,一年还能省下来一笔“旅游经费”。
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改革创新保障民生。各项民生工程加快建设,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新闻推荐
(邹文虎)11月18日,在即将完工的蓬安县绕城西路工地上,记者看到,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里,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舞,香樟树宽大厚实的叶片迎风招展,大型车辆来回奔忙,工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移栽的树木进行成活养...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