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施柑橘提升工程 “锦橙100号”驶进春天里

南充日报 2014-11-27 20:13 大字

●王陈 邹文虎

进入11月,蓬安县13.5万亩柑橘相继进入采摘期。然而,规模化发展的柑橘产业遇到了瓶颈,人力资源缺乏,导致不少柑橘园缺乏管理;柑橘品种单一,大量柑橘集中上市,造成季节性过剩。

对此,今年,蓬安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柑橘产业三年提升工程,力争用3年的时间,实现从鲜果生产大县向产业链协调发展的产业强县跨越。规划到2016年底,全县柑橘总产值突破4亿元。

清洗打蜡添“卖相”

11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三坝乡杨寿忠的柑橘园,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

与往年不同,除了操心自家的7亩柑橘,杨寿忠还干起了柑橘运销,目前,他已收购锦橙100号、脐橙等品种柑橘8万多公斤。这8万多公斤柑橘经过商品化处理后,将被销往成都、重庆等地市场。

“以往卖柑橘,都是从树上摘下来,直接投入市场,每斤价钱只有几毛钱。今年,我们先将柑橘进行商品化处理,再投入市场,好的果子能够卖到1元钱以上。”为提高柑橘商品化处理率,今年,杨寿忠成立了果业公司,购进了洗果机、喷雾器等设备,聘请村里的20多名留守妇女对柑橘进行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经商品化处理的柑橘,看起来“更有卖相”。

“由于商业意识不强,大部分果农没有对柑橘进行商品化处理。”蓬安县农牧业局果树站站长蒲大光说,“柑橘采摘后,直接送到市场销售,肯定会影响卖价。”他算了一笔账,如果对柑橘进行商品化处理,每公斤“锦橙100号”的卖价至少可以提高1角钱。

蒲大光介绍,目前,蓬安县正在引进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打造果品物流中心,健全营销网络。按照规划,到2020年,该县水果种植面积将达20万亩,总产量上亿公斤,优果率达80%以上,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率达70%以上。

入社统管解难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的4亩柑橘是金溪镇沈家坝村村民吴德云的一块心病,他和家人常年外出打工,柑橘园无人管护,果子大多烂在地里。

沈家坝村是蓬安县的著名柑橘产区,时下,这里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全村700多口人,外出务工的占了一大半。”该村党支书谢福瓶说,“留守老人和儿童要承担看护1000多亩柑橘的重任。”

为解决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沈家坝水果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担任沈家坝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谢福瓶说,合作社针对一些外出务工户,采取统一调配劳动力的方式,然后计入成本,待务工人员回乡后,一并结算。

得益于合作社的托管模式,吴德云的柑橘园得到了管护,今年不用回村,柑橘也能给他带来近万元的收入。目前,沈家坝村的8万多株柑橘树都得到了合作社的管护。

迄今为止,该县成立的柑橘专业合作社已达50个,入社统管果园面积达1.6万亩。

更新品种提档次

11月21日,记者来到蓬安县正源镇石牛村,只见漫山遍野的柑橘树。村党支书肖必胜说,目前,该村柑橘树达7.7万株,最老的树龄在30年以上,而且是著名的“锦橙100号”。

在蓬安县的柑橘种植历史上,本地选育的品种“锦橙100号”曾独领风骚。1972年诞生至今,该品种获得农业部奖项3次、中国农博会奖项4次、国际农博会银奖1次,2011年获得地理标志认证。

上世纪90年代,蓬安县柑橘产业迎来“黄金时代”。1991年,该县“锦橙100号”产量达13万公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光不再。

就柑橘品种而言,该县栽植品种达50多个,中熟品种占了97%,早熟和晚熟品种缺乏,导致大量柑橘集中上市,导致季节性过剩;管理粗放导致50%的果园产量低、果品差,该县柑橘优果率仅40%,高档果更是低于10%;包装储存技术落后,90%以上的柑橘采取窖藏。

今年4月底,蓬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柑橘产业3年提升工程的意见》,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意见》提出,县财政每年预算6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每年发展柑橘基地1万亩,集中成片建成优质柑橘万亩示范园4个,到2016年底,实现柑橘总面积20万亩、总产量突破20万吨的“双20”目标。

今年,蓬安县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与蓬安县在品种提纯、分析鉴定、技术攻关、技术培训、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合作。目前,双方合作在相如镇龙滩桥村建立了10亩新品种示范园,为该县的柑橘品种更新换代做准备。

新闻推荐

油坊沟“美丽乡村”主体工程完工

(王陈邹文虎)12月2日,记者来到蓬安县相如镇油坊沟新村建设现场,一栋栋具有川北民居风格的新房已经完工。整个新村主体工程已完工,目前已进入附属设施建设阶段。年初,经乡镇申报、省环境治理办...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