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嘉陵江畔船工号子震天响

四川日报 2013-07-01 15:42 大字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嘉陵江边的蓬安县下河街财神楼码头,上水可至广元,往下直达重庆,号子连天,热闹非凡。

号子是船工们拉船时根据水流情况、地理环境即兴创作的,歌词中,历史、地理、人文无所不包,成为嘉陵江的一种特色文化。住在蓬安县下河街的唐文涌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嘉陵江船工号子传承人。“嘉陵江水哟,浪悠悠哟,联手推船哟,到河里走哟。”听着唐文涌慷慨激昂的号子,船工们涉水闯滩的画面仿佛又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蓬安的船工号子根据不同水流下的行船状态,大致分为3种。第一种是平水号子,也称下水号子,顾名思义,就是船只顺流而下时所唱的号子。因为顺水,行船不用费多大的劲,船工就进入一种松弛的状态,号子抒情动听,见物说物,即兴创编。

船工们在拉船途中,常遇悬崖峭壁,无路可走的情况,而江对岸地势相对平缓,就需要把船牵引至对岸继续向前,此时就唱抛河号子,又称斑鸠号子。号子激昂有力,内容全部是拟声词,主要作用是让力用在点子上,齐心协力把船拉到对岸。

还有一种是陡滩号子,也就是载重船只逆流而上,船工们过急流爬险滩时所唱的号子。陡滩号子的节奏感非常强,主要作用是给船工鼓劲壮胆。

上世纪80年代后,人力拉动的木船逐渐被机动船所取代,顶烈日,冒酷暑,跋险山,涉恶水,船工们那沧桑的背影和艰辛悲壮的拉船场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嘉陵江上的船工号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成为了记忆。

为了重现船工当年的生活场景,把船工号子传承下来,蓬安县下河街成立了嘉陵江船工号子表演队,嘉陵江船工号子也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节日,表演队队员穿上行头,模拟拉船的情景,为游客表演几近绝唱的船工号子。

本报记者 张立东 整理

新闻推荐

470米的水泥路铺成 剩下的今年争取立项实施

本报2013年5月28日以《娃娃上学家长带雨靴这条烂泥路还要烂好久?》为题,对蓬安县龙蚕小学300多名学生因路太烂致上学难的问题进行报道。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学生的上学路还是烂泥路吗?为此记者再次来到...

蓬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蓬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