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娃娃上学 家长带雨靴 这条烂泥路还要烂好久?

四川日报 2013-05-28 16:33 大字

5月6日晚,记者接到群众来电,反映蓬安县龙蚕小学的700多名学生中,有一半多学生每天要在上学路上耗费大量时间,最长的要步行2个小时。近日,记者来到了龙蚕镇了解情况。

□本报记者 张立东 王青山

学生带着两双鞋上学

8点半,上课铃声响起,13岁的李洁跑进教室,他脚上的一双蓝色旅游鞋很干净。课间休息时,李洁告诉记者,这双鞋是早上到学校后才换上的,只在学校里穿,上学、放学都要穿爷爷带过来的雨靴。和居住在场镇上的小朋友不同,他每天5点半前就要起床,在爷爷的陪同下,步行两小时的泥巴路到学校。放学也是如此。

李洁的家在龙蚕镇大树沟村,每天,他要走3公里的村道出村到建设路,然后从建设路走到学校。像李洁一样每天要走远路上学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建设路沿线的8个村。“包括幼儿园的学生在内,来自8个村的学生共有421名。”龙蚕小学校长刘继舟告诉记者,学校没有学生宿舍,很多学生都是由家里的老人接送。步行是主要方式,上学路上通常要花半小时以上。

在学校外面,记者碰到刚送完孙女上学的郭元俊,他手里也拿着一双雨靴,是孙女穿的。“每天孙女要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每天6点多就要叫娃娃起床。”他的家在千秋磅村,儿子儿媳都在外地,“下雨天很恼火,泥巴路太多,要是修成水泥路就好了。”郭元俊说,修成水泥路就可以找车接送,几家人凑点钱也要方便很多。

建设路亟待建设

建设路究竟是条什么路?“刚下过雨,两段路不好走,我们去借辆越野车。”龙蚕镇镇长赵大江找镇上群众借了一台越野车带领记者实地探访。

从场镇上建设路还算顺利,碎石路的模样还在,汽车行驶一公里后,碎石路变成了泥巴路。两公里过后,经过砖厂一段就泥泞不堪,汽车打着转转才能勉强过去。

赵大江介绍,由于南大梁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工程车辆借道建设路,原先的碎石路被碾坏了,下雨天一般车辆都无法经过。建设路往外连接高坪区擦耳镇,是沿线8个村1万多名群众的主要出行道路,2007年,当地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将原先的泥巴路改造成为四级泥结碎石路,由于平时车流量大,碎石路变成了泥巴路。

正值龙蚕场镇赶场日,在路上,记者遇到了赶场回来的建设村村民唐景万,他穿的胶鞋上沾满了泥巴。他说,早上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场镇上。冯家坡村村民刘文江告诉记者,修建南大梁大家都很支持,以后到南充就很方便了,希望修完后这条建设路能改造成水泥路。

按照南大梁高速建设方与当地达成的协议,在高速建设完成后,将由建设方负责将损坏路段进行修复。据了解,6月份将启动建设路修复工程。但对龙蚕镇的百姓而言,复原成碎石路还是无法解决问题。“修复也只是修修补补,学生上学和群众出行还是难。”龙蚕镇党委书记胡晏波说,去年龙蚕镇新的党委班子成立后,就把解决群众出行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谋划在建设路上开通乡村巴士,但是前提是要将碎石路升级。

据了解,建设路早就纳入了全县连乡公路建设规划中,由于连乡公路建设需要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审批,对于财政乏力的龙蚕镇也只有坐“等”项目到来。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蓬安县交通局,了解建设路连乡公路建设情况,由于该局主要负责人都在外调研,没有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给出答复。5月13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了蓬安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翟社伦,他表示,他们正在召开专题会研究建设路的改造问题。翟社伦介绍,建设路在2006年全省村道公路普查时已经锁定数据,每年全省都有一定批次的村道公路项目下来,建设路也正值等待中。

对于此事的进展,记者将予以继续关注。

新闻推荐

他鞭策我们奋斗不止——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工作学习兰辉

□本报记者颜婧文铭权张岚陈建兵张立东向兰辉学习的热潮正不断涌起,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热议兰辉事迹、学习兰辉精神,主动对标,立足本职工作争做贡献。刚刚过去的重阳节里,蓬安县龙蚕镇的116名五保老人...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