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综合施策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本报记者 徐嗣千
近年来,嘉陵区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基层导向、抓实基层建设,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落实治安防范职责,以专带群、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采用新办法 解决新问题
2017年,嘉陵区委、区政府对306个小区按照“七大系统”标准进行改造,实现全覆盖,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连续4年大幅下降,在全市九县(市、区)中发案率最低。同时,创新建设智慧平安校园、医院,统一打造人脸识别、大门防冲撞、一键报警、重点部位监控、校园一卡通等,并将全部数据接入区综治中心、公安110指挥中心、区教科体局、区卫健局,实现平台共建、数据共享、事件共处,有效提升学校、医院抵御风险能力,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防控、变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变传统守护为科技防控。
嘉陵城区建成基站218个,为全区2.6万辆电瓶车、摩托车安装防盗芯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辆实时追踪;在农村,将物联网技术延伸应用于猪牛羊等牲畜防盗,均取得良好实效。建成区综治中心、20个乡镇综治中心和210个村综治中心以及“雪亮工程”监控平台,配齐配强区综治中心人员,推进“雪亮工程”与综治中心深度融合,实现“雪亮工程”与“天网”“慧眼工程”联网运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建立了网上网下联动的治安形势分析预警机制,使综治中心成为集事件受理、分析研判、分流处理、调度指挥、督办反馈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
升级老办法 适应新要求
嘉陵区积极改造升级社会治理实践中积累的老办法,不断适应社会治理新要求。
嘉陵区进一步深化群防群治,落实互联巡更,运用互联巡更棒,实现驻村民警、警务助理、治安巡逻队的监管衡量,让巡逻工作常态化。在李渡、安平、西兴、龙蟠等14个乡镇(街道)安装户户联防机,在派出所搭建接警平台,实现山湾联防、户户联防;将全区村级“大喇叭”进行恢复重建,发挥其动员发动、宣传普及等作用。
针对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嘉陵区实施专项行动。实施“护康行动”,采取“一行动三通告”措施,并组建工作组对重点人员开展“敲门行动”,面对面宣传法律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及时开展“护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嘉陵政法在行动”和“疫情防控,嘉陵网格员在行动”,启动一级巡防机制,出动防控执勤警力1.1万余人次,组织网格员开展入户排查、疫情防控宣传、为民服务、调解纠纷、卡点值守等工作。
为进一步扩大“天网”覆盖范围,在农村新增“天网”点位200个、高清卡口36个;利用企业现有网络与平台,实施“慧眼工程”,安装摄像头8946个,对“天网”“雪亮工程”实现有效补充,解决了“最后一米”的问题。
推广好办法 巩固新成果
嘉陵区坚持一手抓创新试点,一手抓经验推广,建立长效机制,推广社会治理先进经验。
嘉陵区建立公安社区警务与网格化管理一体化运行机制,将238名专职网格员交由11个社区警务室管理,日签到、周考核、月考评,进一步整合基层治理力量,提高了工作质效。
主动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将警务助理、网格员、流管员进行整合,全面实施“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把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实现矛盾有人调、信息有人采、政策有人讲的“三有”目标,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嘉陵区还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由政法委员定期召集辖区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平安建设”、综治、治安防控、维稳等工作进行协调通报,共商推进之策。将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纳入综治考核指标,对考核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并通报相关上级业务单位、部门,从而构建起完备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新闻推荐
杨刚,南充乒乓球迷都叫他“超级刚”。他是乒乓球纯业余选手,大二才开始接触乒乓球运动。作为肝胆外科的主治医生、在读博士...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