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彩绘等全套技艺得心应手古民居营造技艺 父与子的传承

南充日报 2020-05-15 01:56 大字

●本报记者 徐嗣千 文/图

古民居营造,主要是修建仿古建筑和修复古建筑,包括彩绘、雕刻、仿古家具制作等。

在顺庆区潆溪街道,有一对父子从事古民居营造工作多年,他们就是王继松和王铭。2018年,古民居营造技艺入选顺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A 勤学苦练 成为全能人才

5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潆溪街道大坪山村一手工坊。在手工坊内,王继松和王铭父子俩正在制作一件古民居建筑模型。父亲王继松用设备对具体部件进行打磨,而王铭则把打磨好的部件一一安装。成形后的模型让人眼前一亮,雕刻精细,美感十足。

“你看,左边是典型的民居,而右侧就是古建筑的风格。我们将其合二为一,全木的材料,看起来较有质感。”王继松说,这个建筑模型只是古民居营造技艺的一个小小展示,相比之下,实际建成的建筑丝毫不逊色模型。

说起古民居营造技艺,王继松侃侃而谈。王继松和王铭两人都是父传子承。“我们家族都是做古民居营造的,我12岁就跟随父亲学习。”王继松说,1985年,他第一次跟着父亲王绍安外出工作,当时到了云南,在丽江修复了黑龙潭五凤楼。

“那时我什么都不懂,看着父亲跟全国各地的匠人们忙前忙后,我只能打打下手。”王继松说,从那以后,他开始钻研这一技艺,并在实际操作中受过很多伤,磨坏了一条又一条裤子。“尤其是雕刻,最容易戳破手。”王继松感慨道。

而王铭的经历也和父亲大同小异。“我尊重儿子的喜好,不一定要做这一行。可是他却对这一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王继松说。

王铭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干这一行,做了一只木乌龟模型,栩栩如生。可自从学习这门技艺之后,他才深知其中的艰辛。

如今,王继松和王铭对雕刻、彩绘、泥塑、仿古家具制作等都得心应手,成为了古民居营造的全能人才。

B 传承技艺 申报市级非遗

在采访中,王铭告诉记者,古民居营造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大部分从业者只会彩绘、雕刻等其中一项技能,加之受众群体不多,知晓度不高,传承发展有一定困难。

“我不希望这门手艺在我们手里失传。”王继松说,为此他们做了很多工作。

王铭担负起了宣传推广这门技艺的责任。王铭告诉记者,他们曾开展了传统文化艺术户外学习活动,多个学校学生到手工坊体验,了解这门技艺的制作过程。

此外,到学校、社区讲解古民居营造技艺也是传承推广的一种方式。

2018年,古民居营造技艺成功申报为顺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父子俩正在准备相关材料,准备申报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希望通过申报非遗,让更多人知晓这门技艺,增加受众群体。”王铭说,希望更多人了解古民居营造技艺,和我们一起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泄私愤小区放火 福建男子南充领刑

本报讯曹某是福建省人,在南充务工。2019年9月,曹某光顾顺庆区一家保健用品店,将一部手机遗忘在了店内。后来他返回店内...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