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利用机械进行现代化生产,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科学种养 粮香四季

南充日报 2019-10-08 00:32 大字

●张权

9月30日,笔者走进龙蟠镇司南垭村,在该村天成粮油专业合作社大豆种植基地看见,数百亩大豆绿油油的一片,长势喜人,植株上挂满了豆荚,一片丰产景象。

正在指导生产的合作社业主杨荣明告诉笔者,合作社采用“农户+合作社” 的经营模式,在丰乐院、新学堂、司南垭等村流转土地,利用机械进行现代化生产,种植了优质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近年来效益凸显,带领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建立合作社拓宽致富途径

穿行在种植基地中,可以看见不少当地村民正在田地间辛勤劳作。

“自从村里建起了合作社,我们有了新的收入来源,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正在田地里清理杂草的村民黄登秀告诉笔者,她不仅将自家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还在合作社长期务工,做一些浇水、施肥等管护工作,每天工资为80元。据了解,像黄登秀这样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有50余人,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

“以前村里有好多荒地,现在都成了大家的聚宝盆。”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农作物,杨荣明感慨道,以前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小孩,造成了许多耕地闲置。“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我打心里觉得可惜。”2013年,他决定成立合作社,把村里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各类农作物,并动员当地群众到合作社务工。

据悉,该合作社陆续在龙蟠镇丰乐院、新学堂、司南垭等村流转土地1400余亩,种植了水稻1100亩、玉米200亩、小麦200亩、大豆200亩,大大拓宽了当地群众的致富途径。

探索种养新模式带来新效益

在龙蟠镇丰乐院村水稻种植基地,笔者看见水稻收割后,开阔平坦的田野里留下了一排排稻茬,一大群鸭子正在稻田里自由“嬉戏”,不断发出“嘎嘎嘎”的声音。杨荣明告诉笔者,合作社采用稻、鸭、鱼共养新模式,不仅能生产出清香可口、营养丰富的优质大米,还能养出肉质鲜美的绿色生态鸭、生态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让当地村民尝到了生态种养的甜头。

“稻田养鸭养鱼既减少种养成本,又环保有机,这样种出来的稻米还可以卖个好价钱。”杨荣明告诉笔者,稻田里面的虫和草被鱼鸭吃掉后,排出来的粪便给水稻提供了营养,水稻增产鱼鸭丰收,还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一举多得。今年合作社种植了1100亩优质水稻,并按照每亩15只鸭、25公斤鱼的养殖标准,养殖了稻鸭3000余只,稻鱼2500余公斤。目前,稻谷已经收割归仓,按照目前3.2元每公斤的市场价,仅稻米产值就达150余万元。

科学的种养新模式离不开该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上一年十一月种小麦,下一年三月套种玉米,六月套种黄豆……”该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合作社确定了稻鸭鱼、麦玉苕、麦玉豆等多种种养新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产值。此外,每逢农耕生产重要时节,技术人员会到村就选苗育苗、病虫害防治、田间管护等知识对村民们进行培训并现场指导生产,如今村民个个都是种植能手。

实行科学生产打造优质农业

当天,村民弋中武正双手操作旋耕机对田地进行翻耕,为即将进行的油菜移栽做准备。“现在我们都是采用机械耕作收割,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弋中武告诉笔者,合作社购置了旋耕机、插秧机、机耕床等农用机械,实现了农作物从种到收全机械化操作。

除了采用农用机械耕作,笔者发现该合作社在农作物品种选育上也下足了功夫。在司南垭村农产品产地环境及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笔者看见实验田里划分了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当年无肥区、常年无肥区等区域,9个品种的油菜苗已破土而出,龙蟠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对油菜生长情况进行观测记录。

“为了监测嘉陵区的土壤质量情况,以及各品种农作物生长对不同土壤的适应情况,我们与合作社共同建立了这个实验田。”龙蟠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对农作物播种期、移栽期、基本苗、产量、施肥水平的监测,筛选出适合嘉陵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并在全区示范推广。

据悉,目前该监测点已经完成了对135个油菜品种、65个水稻品种的监测,为合作社种植优质农作物品种提供了技术保障。

新闻推荐

牢记初心使命 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本报讯(记者唐甜)10月5日,记者从市医疗保障局获悉,日前,市医疗保障局组织局机关党支部、中心党支部43名党员干部赴市廉政教育...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