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艳压群芳”——高坪文化馆凭什么摘走“金熊猫奖”?

南充日报 2019-05-14 03:43 大字

●周汉兵

4月29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高坪区文化馆成功捧回“金熊猫奖”奖牌,馆长阳章凡还代表获奖集体和个人发言。

一个基层文化馆,靠什么折服了众多评委?靠什么在众多文化组织中脱颖而出?答案是:致力于建设融合型文化馆、打造精品文艺节目、提升文化服务引领能力,高坪的月舞台、总分馆试点、文艺小分队等特色工作“艳压群芳”。

A 开设公益课 天天都有免费培训

走进位于仙鹤街的高坪区文化馆老馆,尽管建筑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但功能完善,文化味道十足。楼梯和过道的墙上,以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格外靓丽;排练厅、多功能厅、综合展厅、书画室等一应俱全。

位于区文化艺术中心的文化馆新馆,更是一道文化的风景,非遗展厅、书法展厅、市民艺术学校、演艺厅等大气舒适。据介绍,高坪区文化馆已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一批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单位,并着力探索“十有十化”文化馆总分馆“高坪模式”。目前,该馆正着手创建“中国·高坪民间工匠展示馆”。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高坪区文化馆开启“上班+”模式,上班时间正常开放,节假日照常开放,早中晚延时错时开放。根据对周边群众兴趣爱好进行的问卷调研,开办二胡、模特、书画等10余门公益课程,天天都有免费培训,做到群众想培训随到随学、群众有需求随叫随到,最大限度满足区内外文艺爱好者的需要。该馆还派出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组采风,历时4年,编撰形成《高坪区民间文化集成》四卷,成为该区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靓丽名片。

B 挖掘本土文化 创作艺术精品

近年来,高坪区文化馆始终坚持精品理念,努力挖掘本土文化,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在各级舞台上演,并逐步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根据民间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薅秧歌》改编创编的合唱《我和幺妹挨到来》,描述了青年男女在薅秧劳动中相识相知、相亲相爱的炽热感情,再现了川北农村夏天田间劳作的场景。该节目获得了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金奖,成功入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全国各地演出50余场次,观众达10余万人次。

《一根竹竿刹过河》讲述嘉陵江畔一对青年男女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现了劳动者纯洁而真挚的爱情,也反映了高坪的风土人情。该节目获得了南充市文艺汇演第一名、四川省第三届民歌大赛金奖。

近三年来,高坪区文化馆创作的多个作品,获得国、省、市级奖项20余个。这一项项殊荣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

《我和幺妹挨到来》的演职人员都是“草根演员”。为参加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群星奖”汇演,演职人员每天排练6个小时以上,好几个演员在排练时中暑。为了让《一根竹竿刹过河》尽快成熟起来,演职人员昼夜排练提升,经常累得筋疲力尽。但只要音乐一响,他们立即精神抖擞地投入其中。“这些作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打造成精品,全靠演职人员的全身心付出。”阳章凡说。

“每次演出,场地在变化,观众在变化,如果不用心,演‘砸’了就太对不起观众。”演职人员的心声,或许正是高坪一大批文艺节目成为艺术精品的力量源泉。

C 成立文艺小分队 把舞台搭在群众身边

高坪区文化馆坚持群众理念,着力打造具有高坪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

该馆探索“3+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农家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125个,被群众誉为“长在田野里的文化”。协助组建各类文艺协会38个、农村文艺队伍122支,年培训文艺骨干2万人次。创建高坪月舞台品牌,结合每月节日和宣传需要,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阵地。目前,高坪月舞台已在全区演出20余场次,主题涉及重阳、端午、读书、法制等内容。组织文艺骨干、民间艺人成立文艺小分队12支,深入边远乡村、扶贫一线开展文艺活动,将舞台搭建到群众身边、将政策宣传到群众耳边,截至目前已深入全区32个乡镇(街道)以及村组演出117场,受到群众好评。

■相关链接

关于“金熊猫奖”

四川省“金熊猫奖” 是报经国家批准、以省政府名义开展的表彰项目, 每3年评选一次。

评选范围覆盖文化和旅游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单位、业态和一线工作人员,囊括了A级旅游景区、 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行社、旅游饭店、乡村旅游单位、 演艺单位、 文创科研单位、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 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博单位、美术馆等集体,以及全省旅游从业人员、文化旅游 (含新业态)经营管理人员、艺术从业人员、文化遗产从业人员、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等个人。

新闻推荐

2018年度“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名单

南充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黄志国马跃南充市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张军吴雪南充红翼应急服务中心钟波何...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