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态”南充方言

华西都市报 2019-05-14 03:07 大字

□苟明奇

许多方言都存在韵尾鼻音脱落的现象,就像人感冒了鼻子不通,发不出鼻音n、ng以及古汉语和现代某些方言所特有的韵尾鼻音m。比如,北京话把“肮脏”说成“腌臜”,把“大栅栏”说成“大石蜡”;云南话把“马关县”说成“马瓜卸”,等等。而且,这“感冒”还是流行性的,传染到日本后,“东京”被读作tokyo。

南充方言也存在类似现象。首当其冲的是“张”被说成“奓”(zhā),其实这个“奓”很古老,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在《知北游》中用过这个字。庄子写这篇文章时是不是感冒了?或者他本就患有慢性鼻炎?不得而知。这或许是戏说,不过,四川天气潮湿,冬天湿冷,人们很容易得鼻炎,倒是有利于继承这种鼻子不通的发音的。

再一个是把“壮实”说成zhuái实。按照古音韵学的观点,这是一种“阴阳对转”(如“能”和“耐”对转),“壮”是阳声字(有韵尾鼻音),对转成阴声(开音节)的zhuái,掉了韵尾鼻音。麻烦在于,这一对转,竟找不出合适的字来书写了。

南充人把“粘”说成niā和niá,可视为感冒状态下的“标准”发音。其中,阴平调的niā意思是粘贴,比如,“课本掉页了,把它niā起哈”;粘胶被叫做“niā干儿”,其实是“年糕”(粘糕)的延伸;小娃儿粘人,“这娃儿niā她妈,不niā她爸”。阳平调的niá意思则是粘糊、磨唧、动作慢、效率低,比如说某人“niá得很”“是个niá垮”。

南充人有时会把“等一会儿”“过一会儿”说成“哗(huà)会儿”,也是鼻子不通的后果。这个huà其实是“缓”的韵尾鼻音丢失所致,“哗(huà)会儿”就是“缓一会儿”。

此外还有,“舔”被说成tià(如讨口子又叫“tià碗匠”),“扁”被说成bià,“螃蟹”被说成“爬(pá)海”,等等。

按理说,感冒时发音不准,感冒好了后可以纠正。可是现实和理论总有误差。实际情况是,有的地方、有的人、有的字会改正,有的地方、有的人、有的字不会改正,这再正常不过。不仅如此,南充还发生了矫枉过正的情况,把没有韵尾鼻音的字也加上韵尾鼻音。

“茂”“贸”被读成“梦”,“某”“亩”被读成“猛”,“谋”被读成“蒙”,“否”被读成“讽”……有专家研究,这种以m、f打头的字被硬加上韵尾鼻音的现象为四川独有,最晚自宋代就是如此。事实上,南充方言中硬加韵尾鼻音的字还不止这类字,例如,“砸”被说成záng,“提”被说成diāng,“掴他两耳光”被说成“况(guǎng或kuǎng)他两耳实”。

新闻推荐

奥宇望和啤酒小镇项目正式开工吴群刚出席并宣布开工

(记者易立权)5月10日上午,“全市100件大事”之一的南充奥宇望和啤酒小镇开工仪式在顺庆区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群刚出席...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