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发展产业 注重生态嘉陵石楼: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宜居家园

南充日报 2018-10-12 04:55 大字

近年来,嘉陵区石楼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农民脱贫增收核心目标,按照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四大追求出发,把新村建设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在补齐农业农村这个短板上下功夫,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村住房建设、安全饮水、环境整治和安全稳定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1 强化住房保障 夯实宜居基础

10月10日,记者在嘉陵区石楼乡看到,一条条宽阔的马路通村入户,一座座漂亮的新居依山傍水,农家院落里,干净整洁、摆放有致,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呈现在眼前。

“房子100多平方米,两层楼,外面还带有庭院,这比以前的泥瓦房要好上一百倍。”石楼乡李家观村一处小山坡上,一幢二层小楼十分抢眼,房前花草簇拥、瓜果飘香,屋内窗明几净、整洁干净。房屋的主人名叫李忠实,是土生土长的石楼人,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村子基础设施、生活环境、致富产业等发展得越来越好。看着村子喜人的变化,他也萌生了改善生活环境的念头。2017年,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他家将老房拆除,在原址上重建起这栋二层新楼房。

“住房是村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也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石楼乡党委书记王小平告诉记者,近年来,石楼乡通过新建、改造、统建、保护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村民住房保障。截至目前,石楼乡实施D级危房重建127户,异地搬迁38户,土地挂钩项目新建53户;实施“五改三建”62户,C级危改配套“五改三建”127户;拆除闲置危房627户;对405户非贫困户的房屋进行排险、完善功能;修缮特色民居、四合院落、祠堂等36户。

此外,为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石楼乡还新(改)建村组道路104.07公里、入户便民路21公里,实现水泥路通村率、入组率均达到100%,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出行难、运输难问题;新建、整治集中供水工程33处、分散供水工程56处,山平塘61口,破解村民吃水难困境。

2 发展致富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深秋时节,秋风送爽,漫步于石楼乡乡间道路上,但见花椒、桃、李等产业园星罗密布,似棋盘一般铺展开来,在暖暖的阳光下更显勃勃生机。产业园内,几名村民正挥舞着锄头松土、除草。

“以前我们单家独户‘单打独斗\’,很难发展起像样的、上规模的产业,如今村上打造产业园,连片发展花椒产业,不仅解决了没资金、缺技术等难题,还帮助我们实现家门口就近务工。”在石楼乡土地垭村的花椒产业园内,当地60岁村民陈明清告诉记者,他将自家的4亩土地入股花椒产业园,同时还到园区务工,每年收入能达到6000元以上。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2017年,土地垭村引进业主发展花椒产业,经过一年时间发展,花椒种植面积达到500余亩,吸纳了全部贫困户入园发展。在土地垭村的带动下,全乡共种植花椒800余亩,既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王小平告诉记者,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该乡整治田土3000亩以上,发展起花椒、柑桔、桃、李等产业,建成7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引进农业公司6家,建立专合社23个,打造家庭农场8个,带动369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在发展致富产业的同时,石楼乡还积极为村民拓展增收渠道。先后开展种植、养殖、烹饪等实用技术培训共213期,培训人次达到53000余人次;帮助1500余位村民顺利外出就业,在乡内设置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全面落实政策兜底,实现“两线合一”。

3 加强环保监管 守护生态底线

蓝天白云下,清澈的西河水缓缓从石楼乡穿过,河岸两旁,植被茂盛、绿意盎然,鱼儿在水中徜徉,鸟儿在林间翱翔……这是记者10月10日上午,在西河石楼段看到的景象。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河岸边,几名巡河员正拎着口袋、手持铁钳,沿着西河河岸开展巡河工作。巡河员一边巡查河道情况,一边对沿河的烟头、纸屑、果皮、食品袋等各类垃圾进行清理,并主动向过往村民呼吁不要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

“近年来,石楼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有效解决了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秸秆焚烧等污染问题,并加强了监督管理。”石楼乡罗家寺村村民陈国义说,如今,村民的环保意识都有所提高,都愿意为了共同的家园一起努力,全乡形成了人人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王小平表示,近年来,石楼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并贯穿于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中,让生态文明正成为发展的主题。在该乡,乡、村两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一旦发现治污项目未按时完成,或者治理成效不达标,以及出现新的污染源,将层层追责。

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全乡组建起一支12人的巡河队,负责每天不定期开展巡河工作;通过走村入户、召开坝坝会、广播会、农民夜校等途径,加强对群众环保意识的教育引导;全乡每个村都设有垃圾定点收置点,实行当天垃圾当天清运,并安排专人保证每天12个小时的保洁清扫;由22位村民组成的森林防火队对全乡的防火防灾进行安全宣传,并分成6个小组对全乡容易引发火灾的地点进行一一排查,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李然/文 陈村铭/图)

新闻推荐

吃货们注意! 外卖新规来了

南充晚报记者张瀚誉昨(11)日,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